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郯城港上镇:打造“5分钟文化生活圈”

临沂日报 2016-03-18 2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杜娟 颜丙康

“男女老少广场转,下棋跳舞皆有伴;亭台铁架篮球场,饭后茶思如归雁;借问酒牌何处有,广场建成都不见。”这是郯城县港上镇珩头西村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后村民卢志远作的一首打油诗。自从有了文化广场,卢志远每天都会和老伴到广场散步健身,最近还加入了老年太极拳队,而他从家到广场只有不到5分钟的路程。“没想到我们村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自从有了文化广场,我的退休生活也有了精神寄托。”老人打趣道。

“现在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我们要沉下心来打造一批集文化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并不断创新载体提高利用率,给群众幸福加分加码。”3月2日,郯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代长红到港上镇指导文化广场建设时指出。港上镇以广场建设为抓手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建成了一批有内涵有特色的文化广场,自筹自办多项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尽享文化大餐。

去年,该镇23个行政村共建设23处文化广场,通过统一规划布局、打破辖地限制,确立了距离最优文化网点,各村群众最多只用5分钟就能到达社区文化阵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起了“5分钟文化生活圈”。为了让文化广场变身为“磁场”而不是“空架子”,该镇确立了“文化广场建成前抓广场,建成后抓文化”的工作思路,把文化广场建设当作软硬件来抓,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分钟文化生活圈”怎么样?看看广场档期就知道!仅去年一年,这个镇就举办了23场“送戏下乡”;年前,该镇邀请市文联作家及书画家20余人到邵庄等文化广场给群众写春联送书画;春节前后,10多个村自编自导迎新春闹元宵节目,在“百姓大舞台”上展现了新时代农民风采。现在,各村都培养出了一支10到30人不等的广场舞队伍,每逢县里举办广场舞大赛,各村都争相参加。在港上镇积极宣传与引领下,群众实现了由“给文化”到“要文化”再到“造文化”的3次蜕变。

文化生活丰富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去年10月,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大爷突发心脏病倒在樊埝村村西口,被路过的樊家信及时送往医院才挽回了生命,事后素不相识的两家人成了好朋友。这个镇将“四德”工程充分融入广场建设当中,中国梦以及郯子鹿乳奉亲等二十四孝故事为文化广场甚至整个社区注入了鲜活的灵魂。“动以强身、阅以养心”在各处广场上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孝、爱、仁、诚之风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群众。各村在村委会设立道德讲堂,去年共开课80节,身边人身边事被搬到讲堂上使人感受深切。同时,该镇充分发挥“中国好人”宋保印的名片效应,加大对群众进行“四德”教育,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社区先后开展了“十大孝子”“好媳妇”“优秀党员”“见义勇为”等评选活动,群众备受鼓舞。 

新闻推荐

长治方得久安——— 郯城县安全生产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周宝云通讯员 禚艳华安全生产,对百姓,是最大的民生;对企业,是最大的效益。在郯城,这是共识。“十二五”期间,郯城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执法检查,创新监管模式,全力防范和消...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