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冬闲”变“冬忙”郯城:“设施农业”风光无限好

临沂日报 2016-01-14 20:15 大字

郯城讯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泉源乡长埠岭村种植大户李学璋的温室大棚里却是春意盎然:郁郁葱葱的西红柿从秧的底部到顶部,挂满了红艳欲滴或油亮翠绿的果实。“俺种的西红柿果肉厚、硬度好,不但耐储运,口味还酸甜适中。一年可采五茬,一个大棚一年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李学璋一边采摘西红柿,一边说。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多年来一直是农民种地的写照。如今,设施农业已让越来越多的郯城农民改变了在家“猫冬”的习惯,变“冬闲”为“冬忙”。

在泉东村暖室大棚基地,

种植大户林勇说:“设施农业

把蔬菜上市期提前,能卖到好

价钱。今年秋季,我在大棚里

种植了小番茄,春节前就可以上市,批发价一公斤8元。要用常规的方法种,每公斤批发价最多2元。”此时,一旁的农民朱现永接过话茬说:“大田庄稼1亩地收入也就1000多元,温室大棚一年一亩地可收入2万元。再说我们种植户不用操心销售问题,合作社有专人负责销售,等着数钱就行了。”

近年来,玉米、小麦等主粮价格下跌,广大种植户收入锐减。作为农业大县,郯城县以“政府推动、科技引导、资金扶持,农户自愿”的发展思路,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来抓,让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设施农业能够增效增收,首要在于确定种植项目。该县大力宣传设施农业见效快、增收多、一年多熟等优势,引导群众自觉自愿投入生产,并指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确定以种植反季节油桃、杏、番茄、冬黄瓜、草莓为主的各类反季节蔬菜,并推广越冬番茄、黄瓜、草莓、生菜等套种模式,做到一年多茬收获,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附加值。

破解设施农业资金瓶颈,信贷扶持少不了。县里充分利用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为设施农业基地就地解决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问题。郯城农商银行专门推出“设施农业”贷款产品,加大设施农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实行简化信贷流程和手续,提升信贷资金额度。同时针对种植户需要大棚卷帘机、田园管理机、高效植保机械等先进机具的实际,专门推出“农机信贷”,优先给予办理20万元以下贴息贷款,做到“三优先”:即评定信用等级时间优先;发放《贷款证》次序优先;送贷上门优先。

保驾护航设施农业,科技服务是保障。发挥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作用,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技人员到设施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有偿服务等,从整地建棚到苗木定植、整枝上架、授粉点花、果实采收,实行手把手、面对面,全程技术指导。结合“科技之冬”、“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举办涉及设施农业、特色种植、沼气生产技术及农技人员技能等各类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同时,郯城县还通过打造蔬菜保护基地、组建蔬菜种植合作社、健全蔬菜生产服务体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

设施农业酿造的“甜头”,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今年31岁的张强从农业大学毕业后,在村里承包了100亩地,第一年按传统种植模式种植了小麦和玉米,后来看到反季节葡萄的市场前景非常好,于是从2013年起开始尝试大棚温室葡萄种植,一亩葡萄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有12户村民采用大棚温室化种植葡萄。

目前,全县已建设设施农业基地156个,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6万亩,为农民增加纯收入约1.2亿元。 (宋永 学飞 徐刚) 

新闻推荐

杜德昌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本报1月30日讯 (记者何青)今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杜德昌到罗庄区黄山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向他们送上亲切的问候和新春的美好祝福,并送去慰问金和油、大米等慰问品。杜德昌首...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