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郯城加强科普平台建设惠民生

临沂日报 2015-10-09 20:44 大字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高元

当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从“泡科技馆”中获得知识和快乐时,走进现代化科技馆对农民尤其是农村学生而言还是一种奢望。然而在郯城县,这道横亘在城乡之间的科普鸿沟正在逐步填平。

闲暇时间,郯城人民多了个好去处——— 社区科技馆。这种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的科技,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使科技不再高不可攀,也使社区里的科技味更浓了。继2014年11月建成全市第一家县级科技馆后,今年以来,郯城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目标,多元化投资200多万元,先后建设了重坊银杏科普馆、郯城街道十里社区和庙山镇立朝社区科普体验馆、郯城实验一小校园科技馆,进一步扩大科普平台覆盖范围,形成城乡一体的大科普格局。

郯城县坚持科普为民的发展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管理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县构建起了以县科技馆为龙头,以乡镇、街道、社区科普场馆为骨干,以校园科普馆、各专业科普基地为补充的科普新格局,在全县筑起了科普惠民温馨家园。2014年以来,县财政共投入620万元用于县、乡镇和社区科普场馆建设。科普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并呈逐年增长态势,2014年人均科普专项经费为1元,2015年为人均1.2元,并及时落实到位。各乡镇的科普经费也列入了本级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在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时,还专门安排专项财政经费。县委、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支持科普事业,两年来共筹集社会资金230万元用于支持科普事业。目前,全县建有县级科技馆1处,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群众性文体科普共享活动场所6处,公园广场及各主要路口电子科普大屏幕10处,科普画廊5处,科普宣传内容做到每月一更新。各场馆开展科普活动有专门经费保障,科普场馆等设施建设全部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景区、开发区)整合了乡镇、村文化大院、图书室、远教中心和数字科普工程等各类文化资源,实行科普共享。目前,全县共有乡镇、村、社区科普活动站680处。建有县级以上科普示范基地19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5处,其中省级2处、市级2处。县属所有中小学全部建有科技活动室。全县各类科普活动阵地和科普宣传阵地不断巩固和完善。

在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同时,郯城县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性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每年举行主题鲜明的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全国科普日活动等科普宣传活动,发放科普小册子3万多册,张贴宣传挂图2万多张,赠送科普图书1万多册,接受技术咨询6万多人次,开展义诊服务5万多人次,真正做到科普惠农、服务群众。同时,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公众科普活动。县科协、教体局、气象台、地震台、消防大队和部分科普示范基地共建展教资源,联合开展了小学生“走进基地、亲近科技”“走进田野、亲近自然”“暑期消防科普教育”等科普活动。投资12万元,在新村、重坊、红花等旅游景区建设科普宣传栏,实现科普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广泛开展科普下基层、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校园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5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使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确立。近两年来,共开展各类科普活动180余场次,惠及群众80多万人次。

现在的郯城,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全县呈现出“六多六少”的新气象:崇尚科学的多了,愚昧落后的少了;保护环境的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厚养薄葬的多了,封建迷信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科学健身的多了,走火入魔的少了;志愿服务的多了,邻里冷漠的少了。全县上下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浓厚,科普工作步入了群众化、社会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新闻推荐

郯城:信息消费成就智慧生活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禚艳华正是水稻丰收季,在郯城县马头镇“淘宝村”经营“杨二傻夯米店”的网店老板杨继敏忙得不可开交。仅今年上半年他的网店就销售无公害大米8000多公斤。马头镇“...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