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郯城:数字电影点亮乡村夜生活

临沂日报 2015-09-16 20:49 大字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刘国伟

夜幕降临,鲁南大地上一座座原本安静祥和的村庄逐渐热闹起来。连日来,一部部精彩的影片点燃了村民的激情和热情,夜晚的村庄不时传来阵阵掌声、笑声……

张张银幕点亮乡村夜空

“原来凉开水过了24小时就不能喝,里面有细菌了,喝了会生病。”日前,郯城县杨集镇大滩村村民马举常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电影,一边告诉身边的王大娘。王大娘笑呵呵地说:“知道了,回去和大人孩子都说说,可得注意。”影片刚刚开始,名字叫《农村饮水卫生》,是县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精心挑选的科普宣传片,通过一个个故事,对群众进行卫生知识普及。

“只要天气好,县里放映队经常到我们村放电影,前几天放的是《焦裕禄》,非常感人。”马举常告诉记者。从3月中旬以来,这个村已经放映电影20余场,有故事片、教育片、科技片等。据了解,自今年3月份郯城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开展以来,全县社区、农村共放映电影4400场。

30年如一日的“夫妻放映队”

当晚播放影片的人叫刘思连,今年50岁,大滩村人,也是县电影公司的放映员。下午5时刚过,老刘和妻子就开始忙碌,把各种设备、仪器仔细检查、清理,搬上车。5点半左右到了村口,你搭银幕、我定机位,你接电源、我调音响,短短几分钟,清晰的图像就出现在银幕上。

看到夫妻两人如此默契,笔者感到好奇,“你还不知道吧,他们两人是我们这里有名的‘夫妻放映队\’。”一位村民告诉笔者。据了解,刘思连从1980年就跟父亲一起放电影,1985年结婚后,妻子谢印红也和老刘一起放电影。30年来,走街串巷,坚持不懈,成了远近闻名的“夫妻放映队”。“过去条件那么艰苦都坚持,现在更得好好干。”谈及30年的放映历程,刘思连说自己赶上了好年头。近两年,全县农村电影放映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电影放映机从胶片机变成了数字电影放映机,不仅图像清晰,还配上了双音响,片源也更加充足,村民们想看什么影片就放什么,放映员的待遇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将最好的影片奉献给观众

“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我们23支放映队每天都要全部下到村庄。”说起目前电影的放映情况,郯城县电影公司总经理徐广英说。据介绍,郯城县共有15个乡镇(街道)、80多万农民,该县通过连续8年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将电影有效地融入到村民文化生活之中,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精美丰盛的精神大餐。

为确保群众不仅看上电影还要看好电影,该县针对群众需求,精心挑选放映故事片、教育片、科技片等3000余场次。县电影公司主打“科技牌”,邀请农技专家,自己制作了“科技之光”系列片,如《水栽草莓种植与管理》、《长毛兔养殖》、《银杏种植》等共计40多部,涉及大棚蔬菜种植、小麦管理、科学养殖等多个方面,让农民在娱乐中体会到科技扶持的好处。为解决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中遇到的经费短缺等问题,县里积极为影企“联姻搭桥”,引导企业和单位出资帮扶,冠名放映。农民看电影,企业来买单,由过去电影公司的“独角戏”变成“大合唱”,保证了群众及时看上高质量的数字电影。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送到家门口

本报讯 (记者 何青)9月17日,郯城县文明办、郯城义工联合会组织30余名志愿者来到郯城街道榆林社区,开展以“情暖中秋”为主题的“全民公益行动 志愿服务社区行”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为130余名社区...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