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水进田润民心——— 郯城县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走笔

临沂日报 2015-03-30 21:43 大字

杨集项目区计划总投资2290.86万元,涉及杨集镇的程南、塘崖、北陈、张墩等14个行政村,主要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工程竣工后,可新增控灌农田2.2万亩。

阳春三月,郯城县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项目区,绿意浓浓,生机勃勃,一个个整齐排列的白色灌溉出水口星星点点,格外醒目。两年来,该县实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工程,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目前已经完成的386座电机井,全部采用射频器自动调压控制,改善灌溉农田4.2万亩。

3月11日上午,笔者来到该县杨集镇探访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情况,感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

杨集镇塘崖村的麦田地头,一台挖掘机挥舞长臂正在开挖管沟,新翻的泥土气息和麦苗清香在煦暖的微风中氤氲;不远处,几十名工人在加紧铺设输水主管道……“杨集项目区计划总投资2290.86万元,涉及杨集镇的程南、塘崖、北陈、张墩等14个行政村,主要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仍然采用射频卡计量、远程信息控制、土壤墒情测报等高新技术。”该县水利水产局农水站副站长王建华介绍说。

水利要发展,关键在投入。近年来,郯城县紧抓国家小农水项目建设重点县和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的优惠政策和投资机遇,创新工作机制,从财政配套、群众投劳折资和资金整合3条渠道筹集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渠道的拓宽解决了资金“瓶颈”,项目区形成了“沟渠相连,旱涝保收,节水增效,农民受益”的农田水利格局。

民生水利,当全力打造。“为保护管子,回填沙厚度不能低于20厘米。”在杨集镇张敦村建设现场,工程技术负责人周德明正带着几个人查看输水管道回填沙情况。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建设建立了由施工单位自检、工程监理、建设单位抽检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抽调12名管理人员分片区包工地、包渠道,现场指导,协调服务。同时加强现场巡查,重要施工环节安排专人现场盯着干。

来到张墩村的麦田边,20多人正在加紧垒砌一个小型节水闸。“作为全县的一项重点建设项目,这个项目合同签完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工了。”水利建筑公司副经理杨列忠说,“为保证工程如期完成,项目所在地的政府、群众给予了大力支持。供电、水利、建筑等部门多方合作,按环节推进进度,为在省确定的项目验收节点前完成建设任务争取时间。”在98座农桥建设过程中,杨集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群众轮流用水,保证农桥施工点沟渠无水。据了解,该项目区计划任务新打机电井185眼,现在已全部完成,井池完工70多个;2000多个出水口已安装2/3;管道铺设12万余米,接近尾声;电力供应工程也完成了1/3。“再过一个多月,这个项目工程就竣工了,可新增控灌农田2.2万亩。”

就在相邻不远的红花镇,大新村村民唐家营使用射频卡对着电机井的控制器轻轻一扫,一股清水便喷涌而出流入他家的菜园。“前几年,俺们浇地用机器抽水,光人工、柴油等费用每亩就要花八九十元,要是天旱没水,就只能干着急。现在地头就有‘自来水\’,我两个小时就能轻松地浇完地,也就15元钱的水费。现在种田真方便!”唐家营说。

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区农民种田有了“当家水”,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2提高到0.65以上。农民只需用一人、一锹、一卡就能实现农田的自动灌溉,不但省钱省工,粮食亩均可增产50至100公斤。郯城县粮食生产多年持续实现“双增双超”,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禚艳华 李廷翠

上图:3月9日,郯城县杨集镇张墩村一处水利工地上,工人们在修砌一座小型水闸。 

新闻推荐

深化“治用保”理念 完善流域治污综合体系碧水长流沂蒙美

本报讯 (记者 志华 爱娜 通讯员 统民)近年来,临沂市牢固树立“治用保”治污理念,完善安全防控体系,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水质监管力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十二五”以来,临沂市累计环保投...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