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扬水站

沂蒙晚报 2018-09-09 15:00 大字

在蒙山脚下,浚河东岸的平邑县铜石镇,有一个不足千人的村庄叫高家庄,村子的背后有一座拔地而起扬程高达十四米的扬水站,当地人都叫它高庄扬水站。它灌渠纵横7000余米,灌溉面积8000余亩,在这半壁丘陵、半壁平原的地带,偶见如此高大的建筑可谓是“庞然大物”了。它,诞生于人民公社时期,当时十几个大队的社员前来参战,那时候工地上盖起了两间大草房作为指挥部,房顶上的三面红旗迎风招展,门口高杆上的大喇叭高唱着革命歌曲《大生产》、《南泥湾》,一遍又一遍。石砌的灌渠墩座在木棒搭起的脚手架里,方方正正,天天升高,墩座的周围是那挑选出来的能工巧匠,一个个半跪在那里一寸七錾、抡着手锤“叮当”作响,推运石料的独轮车来来往往,那场面真是热火朝天红旗飘,千军万马上阵来。寒来暑往,在这里苦战了两年,扬水站,终于完工了,开机试水那天,公社黄书记蹬着他那辆“老飞鸽”,一大早就来到工地指挥部,里外忙碌,安排试机事宜,县里副县长也亲自赶来现场表示祝贺。上午10点钟,随着一串鞭炮响过,机房里马达轰鸣,一股清澈的河水涌上了十几米高的灌渠,顿时围观的社员们无不“唏嘘”,继而掌声雷动,一阵喝彩。人们争先恐后一齐涌向田间地头看着久渴的农田,吸吮着潺潺的流水。扬水站投入使用后,勤劳的人们依靠水源的优势向荒废多年的荒山秃岭进军,又是两个春秋,片片秃岭变成了层层大寨田,平原地带变成了“吨粮田”。“水是农业的命脉”,扬水站帮人们告别了饥饿,迎来了温饱。“生产责任制”以来,村民们也学会了科技种田,很快把“大寨田”变成了葡萄园,“吨粮田”也成了“蔬菜大棚”和“脱毒大蒜”基地。葡萄装箱进了城,大棚里的蔬菜也坐上了长途大卡远销省外,这里变富了,村居环境也改天换地,古老的土墙草房已成为回忆,水泥结构的大平房,横看成排,竖看成行。宽敞的硬化街道上,停放着各式轿车,“大金鹿”、“小飞鸽”早已不知去向。房檐下排列着整齐的有线光缆,房顶上的名牌太阳能闪着光亮。

随着科学的进步,微灌工程又到了这里的农家,那精制的放水阀走进葡萄园,安装在大棚里。从此老扬水站就像一位老兵,光荣地退役了,当我们再次瞻望这座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扬水站时,仍然肃然起敬。是啊!它的确像一位身经百战的坚强战士在这方热土坚守岗位,战胜旱魔几十年,曾给这里的人们带来过多少次丰收和不尽的喜悦,并伴随着这里的人们告别了饥饿,走向了富裕。

高庄扬水站啊,是您养育了我们这一代人,您曾经辉煌的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

□刘京俊

新闻推荐

┮在逃犯心存侥幸办户口被当场被抓

8月6日,平邑县公安局白彦派出所户籍民警在受理群众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业务时,一名30多岁的男子来到服务大厅,要求补办身份证...

平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