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邑:农业综合开发助农增收

临沂日报 2017-09-13 10:33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李发波 通讯员孙兆军 廉政)近年来,平邑县立足果品、金银花、罐头加工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选准开发路子,突出乡镇地域特色,整合农业发展资源,集中连片建设生产基地,同时创新实施引企进园、建立合作组织、创意田园综合体等举措打牢农民增收基础,成为支撑农民增收的主阵地、农民受益“新基地”。

“优基础、接二产、连三产”,集中连片建设生产基地。平邑县是典型的山区果品大县,常年种植果品45万亩。围绕果品产业发展,平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在果品主产区开展以中低产田改造、水利工程、生产道路为重点的基础工程建设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项目工程,基本实现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为项目区建设成为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2010年度建成武台镇万亩黄桃基地,现已形成5万亩的生产基地。与此相映衬的是铜石镇彭泉流域的山楂基地,郑城流峪的金银花基地,通过规模开发,做到开发一片成功一片,使项目区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示范区。

“整合、不重合”,有效整合农业发展资源,提高农业开发整体效益。对项目区进行集中开发,注重开发的实际效果,提高农业开发整体效益。 2014年,临涧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规划初期就与水保项目充分沟通,最终形成县综合开发部门负责田间道路、水源工程建设,水保部门负责土地深翻、优质果品引进种植的格局,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面积效应达到万亩以上。土地流转后,项目区林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水利条件优厚,吸引3家企业入住项目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

延伸开发链条,促进基地农产品的转化,重点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为破解农民在信息、技术、农产品转化上存在的瓶颈,平邑县推动土地治理和产业化两类项目有机结合,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思路,立足平邑县的果品种植、果蔬罐头加工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为罐头生产企业和黄桃优质产区牵线搭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依托武台镇和地方镇优质黄桃基地,扶持一批像康发、玉泉等大型罐头企业,消化当地果品,解决了农民卖桃难。根据测算,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使项目区每年亩均增收400元,通过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人均增收达到1200元,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创意“田园综合体”,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平邑县在综合开发过程中,围绕乡村配套和衍生等产业,与建设田园生态型美丽乡村结合,筛选出一批既能使农业增产增收,又能促进农村旅游开发、提升旅游品位的涉及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的项目,筹措农发资金1000余万元,通过提升基础配套、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生态环境、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乡村特色、提升乡村文明等成套举措,以园区为载体,培植文化创意农业,把园区融入农耕文化,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农业采摘园等,建设集农业观光、农耕文化体验、果蔬采摘、垂钓等于一体的田园生态型美丽乡村。项目区田园风光吸引众多城里游客,很多农民发展“农家乐”,经营土特产,成为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据统计,项目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3000元,同比增长20%以上。

新闻推荐

埋头钻研五年多,他让“一 开就败”的金银花彻底改变——羞答答的金银花慢悠悠地开

周海清(黄智义摄)获得的荣誉出生于中国金银花之乡,耳濡目染之下,周海清对金银花可谓是司空见惯。但在他的心里,总是试图让金银花有着别样的风情。金银花的含苞待放期太短了,一旦开起来就热...

平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