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创新传文脉 最是书香能致远 市图书馆: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的创新实践

临沂日报 2019-08-10 01:51 大字

在临沂人民广场西侧,名为“万阅城”的建筑犹如两本巨书高耸入云,格外醒目,正门一排大型书法竹简造型,古朴庄重、气势恢弘,彰显出千年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就是临沂的文化地标之一——临沂市图书馆。

有人说,走进城市公共图书馆,就是了解一座城市的开始。临沂市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客厅”“文化课堂”,承载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历史重任。

近年来,市图书馆按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效能为目的,探索出了一条体制创新、管理精细、服务精准、效能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炎炎夏日,走进洋溢着浓浓书香的临沂市图书馆,一派宁静清凉迎面而来,处处都能够感受到井然的秩序和高效的服务。

正值暑假,二楼少儿馆是最繁忙的书库之一,一排排书架布局有序,一本本图书码放整齐。小读者们通过自助查询机、自助借还书机方便快捷地完成着借还程序;工作人员用移动盘点机随时、快速、精准地整理上架还回的图书。带着小孙女来借书的7旬老人刘兆军,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手机进行图书检索,一边对记者说:“你看,打开临沂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点击读者服务、图书查询,输入书名,就能直接显示我要找的这本书所在的架位号,太方便了!”

临沂市图书馆的高效服务,得益于一套精细化的内部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服务效能,市图书馆不仅在硬件上完善智能化检索系统,而且在内部管理上进行规范和提升。”临沂市图书馆馆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王东指着一处处书架对记者说。市图书馆建立了基础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严格的图书管理规章制度,按照责任制分工,馆内每位干部职工都分有责任书库、责任书架,每月对责任书架系统记录数据与馆藏实物进行随机抽查,馆藏图书状态与系统记录数据不对应的,就对相关责任人扣分,纳入绩效考核,直接扣发绩效工资。

书库、书架责任制仅是临沂市图书馆创新开展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中的一项内容。一本厚厚的《临沂市图书馆管理制度手册》记录着精细化管理的全部内容。记者翻阅发现,从各部门主要职责,到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细则;从业务考核标准,到各项会议学习制度;从设备维护到馆内卫生……管理制度细化到49项,涉及到党建学习、业务流程、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考核成绩与工资绩效、精神文明奖发放挂钩,作为工作人员评先树优、职称聘用、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

(上接A1版)

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市图书馆通过创新,形成一套公共文化场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体系,通过“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分配改革,巧用绩效杠杆,撬动了发展活力,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目前,临沂市图书馆面积达2.1万平方米,图书总藏量为80.92万册,现有持证读者7万余人,读者座席1000余个,年均举办公益讲座、展览、培训、比赛、阅读推广等公共文化活动300余场。先后荣获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在2013年第五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馆称号。2017年,顺利通过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一级馆复查。

管理提效能,党建聚合力。市图书馆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

沂蒙精神文献资料室、党建走廊、党员文体活动室、伟人文献资料室、红色资料馆、党风廉政图书专架……走进市图书馆,一处处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党建活动阵地,成为一道别样风景。党支部书记诸葛祥途告诉记者,为推进党建和业务双向融合,支部以党员考核、流动红旗评选、党建微课堂、青年党员读书会等活动为载体,创建“党建引领书香沂蒙”党建品牌,带动全馆广大职工钻研业务知识、转变服务理念。

坚持精心化服务,实现精准化对接,临沂市图书馆打造出一系列特色文化服务平台和服务品牌——

“每个周末,我和孩子都经常‘泡’在图书馆里,在这里孩子可以借阅图书,参与国学诵读、古筝、射艺等公益文化体验活动,大人可以参加‘市民大讲堂’公益课程,这些丰富的活动恰恰是市民最需要的文化服务。”市民刘丽萍高兴地说。

“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离百姓近一点、再近一点?”市图书馆馆长刘景东说,公共文化服务正处于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的关键时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够不够高,关键看供求对接是否精准,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服务效能,就必须全方位对接百姓文化需求。

“我们每月面向读者开展问卷调研,编制借阅报告、业务分析报告、数字阅读报告,汇总分析读者关注热点、阅读需求等,提报馆长办公会讨论,结合热点、需求整理上架图书,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市图书馆馆员陈国敬拿着一摞各部门的分析报表,向记者介绍道。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开展读者调查问卷,精心了解读者“心声”,市图书馆通过精准服务,让市民读书更便利,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全面,让图书馆更亲民——

与市社科联共同举办的“市民大讲堂”,每周向市民开展教育、健康、生活艺术等公益培训,已举办近200场,成为临沂重要的“城市文化大课堂”;古筝、古琴、射艺公益课、国学夏令营,定期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据统计,自市图书馆开馆以来,开展阅读推广、讲座培训等公益文化活动超过4000场次,参与读者50万余人次。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进服务硬件的现代化。先后开通了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建设了临沂抗战遗址数据库、政务信息公开服务平台等,新媒体的服务效能不断增强。

公共图书馆不仅丈量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度,也检测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厚度。近年来,市图书馆充分发挥社会职能,立足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脉——

书法图书馆、道德教育研究室、孝悌教育研究室、兵学文献资料室……市图书馆突出临沂地方文化特色,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资源建设了一批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的专题展馆,充实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内涵。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旨的尼山书院、国学大课堂,在国学普及、经典诵读、礼乐教化等方面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已成为市图书馆的重要文化品牌。

为充分发挥市图书馆中心辐射作用及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先后在市财政局、临沂监狱等部门设立图书流通服务点,与蒙山管委会合作筹建市图书馆蒙山分馆,建立10多个社区图书馆、企业图书馆,初步构建“大阅读”格局,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区域内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努力打通服务市民的“最后一公里”。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如此,一座城亦是如此。在沂蒙这片红色热土上,市图书馆正步履铿锵,锐意进取,躬耕不辍,用文化自信为城市培根铸魂,用文化力量为沂蒙老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本报融媒记者 王慧 孙成思

新闻推荐

我国前七个月 项目援建注重“输血”更重“造血” —临沂市第二批援青干部援建青海省海晏县纪实之二

□临报融媒记者李建三年来,临沂援青工作组认真贯彻“规划为先、民生为本、产业为重、人才为要”工作总方针,全面落实“把握...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