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激发动力 探索路径蒙阴以文化扶贫助推精准脱贫

临沂日报 2016-07-13 19:30 大字

在中央和省市作出***、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后,蒙阴县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场必须打赢的“新战役”,自觉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以文化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持续动力。

蒙阴县共有贫困户16636户,贫困人口36249人。在全面摸底后,蒙阴县逐村建立文化扶贫档案,明确了“三个确保”目标:确保2016年全部贫困村解决无文化设施问题,每村每年免费送2场戏,设2名文化活动带头人,组建2支广场舞队伍,保证2套移动音响设备,贫困户至少看上1场免费文艺演出,得到1件文化娱乐用品;确保2017年全部贫困村建有室内外文化设施,60%的贫困村有演出小团队,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确保2018年各项文化指标达到全市全省先进水平。

以文化人,激发脱贫致富原动力。蒙阴县首先在扶“志”上出实招,利用乡镇、村办公场所和闲置资源大力建设历史文化展室、村情民俗馆,全方位展现历史沿革、民俗资源、红色文化、特色物产,留住乡村记忆,引导干部群众在传承沂蒙精神中认清历史责任,在今昔对比中厘清发展思路。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文化展室4个,26个村情民俗馆投入使用。在扶“知”上求实效,县文化部门围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精心挑选了一批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图书音像资料“送学上门”,累计为贫困村配送图书5万册、音像资料1300套,使农民群众可以便捷地了解致富信息、提高致富本领。此外,还在扶“德”上下真功,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物质贫乏、精神空虚等问题,大力加强贤孝文化建设,今年组织30个庄户剧团,围绕“脱贫致富、孝老爱亲、城乡生活新变化”创作小戏、小品170个,下乡演出450余场次。

以文富民,探索文化脱贫新路径。蒙阴县发挥贫困地区自身的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开辟了文化富民新路径。该县实施“文化低保”工程。通过争取上级支持,计划年内对全县5451个贫困户每户赠送1件文化娱乐用品;为偏远村贫困户免费安装直播星,每个贫困村免费配送1套移动音响;通过送戏下乡,让贫困人口至少每年免费看上1场文艺节目。借助沂蒙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品牌影响力,坚持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协调共进。以合作社和农村能人为依托,大力发展虎头鞋帽、沂蒙荷包等富有沂蒙特色的手工艺品。目前,全县已发展传统手工艺加工特色村8个,带动贫困户159户。

以文育人,营造向上向善新风尚。为活跃农村文化,蒙阴县坚持不懈补齐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在每个农村社区建设1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已覆盖18个贫困村。支持各村利用村内空闲场所、融入乡村自然风貌建设文化广场大舞台,形成“一村一景”,今年新建成17个,年内覆盖60%的贫困村。采取走下去教、拉出来练等方式,组织县内文艺骨干下乡村、驻基层,为每个贫困村建起一支广场舞队伍,逐步把广场舞队伍培育成村内的文艺小团队,目前全县的庄户剧团已发展到42个。此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方面抓住农闲季节和重要节庆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组织基层文艺演出团队集中汇演,深入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活动,送演出到村、送文化上门。另一方面鼓励庄户剧团自编自导自演,把农村的新鲜事编入文艺节目,达到“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蒙阴县联城镇常马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贵香联合周边3个村的女党支部书记,自发组成“支部书记文艺宣传队”,巡回到周边十几个村开“小剧场”。她们说像计划生育、环境整治、赡养老人这些事,过去到群众家里十趟八趟都说不通,现在编成节目演出来,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工作也好干了。

宋国栋 丁立国 

新闻推荐

蒙阴:小蜜桃里有“乾坤”

“山有多高,果就有多高。”蒙阴人说这话时满是自豪:全县80%的山地丘陵种植蜜桃,80%的果农收入来源于蜜桃,70%的村是蜜桃生产专业村。市场冲浪数十年,小小蜜桃成为蒙阴的一张名片。但是,蒙阴人的危机感...

蒙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