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金正大模式\\\"
本报记者 张庆桦 通讯员 张勇
6月25日,一场关于中国化肥行业走向、肥料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调研活动在金正大集团举行。由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国家化肥质检中心(上海)、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部门和单位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近40人组成的调研组,深入金正大示范田、缓控释肥生产车间、温室、展厅,对金正大的供给侧改革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组一行对金正大的供给侧改革予以高度评价和肯定。“金正大不仅是肥料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也是供给侧 改革的标杆企业。”国务院参事刘志仁认为,金正大用 19年的时间创造了多个第一,堪称中国化肥行业的奇迹。
奇迹、标杆,当这些词汇与金正大相连,人们不禁要问:面对这支国内阵容最强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组,金正大缘何能得到三部委四协会的肯定?不妨跟随记者的脚步感受金正大的供给侧之路。
指路行业
启动肥料产业供给侧改革调研
这次调研源于3个月前在北京启动的肥料供给侧改革大型调研活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在2017全国两会期间和9位行业内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联合协作推动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建议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化肥全行业集聚各方优势资源,联合协作,搭建产业协作的大平台,推动行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支撑。
今年3月,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金正大集团携手中国化工报社、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8家单位,联合发起了以“中国肥料产业升级之路——— 大联合大发展”为主题的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摸清产业家底,发现行业发展的难点痛点,总结改革经验,探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解决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目前,该调研活动已经完成了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多家肥料企业的实地调研,初步掌握了一些情况。
此次调研组走进金正大,是调研活动的重要一站。在今后的4个月时间里,调研组将走进贵州、云南等地的肥料企业,预计完成对全国100家化肥企业的调研。今年年底前,调研组将面向社会发布调研报告,交流典型经验,推广前沿技术,探索肥料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金正大奇迹
从万连步的“三不争”说起
调研组调研的过程,也是探寻金正大创造奇迹的过程。作为农资企业,金正大没有止步于制造,而是树立了“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愿景,努力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
金正大的农化服务,打通生产供应链条,是金正大这一愿景的鲜活体现。
位于临沭县临沭街道前官庄社区的桃园,是调研组在金正大调研的第一站。这片100亩的桃园,是金正大全程作物营养解决方案的示范田。此时正是桃子的上市旺季,看着枝头挂满的桃子,黄书通喜不自禁。这得益于金正大为果园提供的包括测土施肥、水肥一体化、减肥增效和土壤调理、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系列农业技术服务。提及金正大的农化服务,桃园的主人黄书通概括道,“节水、节肥、省工,不裂果、个头大、果实品质高”。尤其是对比传统施肥方式后,他发现,桃树每亩增产1000斤以上,虽然价格比普通桃子每斤高1元,销路却更好了。
刘志仁对金正大的服务给予肯定,金正大与种植户合作种植的模式非常好,实现了工农商融合,有效解决了一些企业搞农业服务时“只有企业干,农民边上看”的问题。
作为国内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金正大有实力争地争利,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则表示:“不与农民争地,不与农民争利,不雇佣农民,要让农民自己当老板。这是金正大一直坚持的三个原则。”而这也是金正大倡导的由制造到“制造+服务”转变的最好诠释。
在肥料供给侧改革中,金正大一方面加大对新型高效肥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一方面通过专业农化服务队伍的建设,不断进行服务升级,为种植户提供以土壤修复、品质提升、减肥增效为核心的作物全程营养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实现土地的有效使用和作物的高效产出,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支撑。更为重要的是,金正大不断致力于联合行业上下游和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行业间的合作,努力构建肥料行业在产品创新、技术攻关、市场开发、农化服务等方面的联合协作平台,通过联合开发、生产以及渠道合作,共同推动肥料产业的大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肥料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化肥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金正大已经现有2500多名农化服务人员,农化服务专家200多人,与此同时,金正大正在构建100家作物研究所、1000家农化服务中心,依托他们开展测土施肥、技术咨询和培训、产品推广和精品示范田建设等工作,从产品销售到技术销售,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走在前列
堪称肥料产业突围的标杆
剖析金正大的“奇迹”,不得不说一说金正大的研发平台。
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调研组专家学者驻足良久。大楼门口悬挂着10块标牌,其中有7个属于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这让调研组大为震撼。刘志仁赞赏地说,在肥料行业这几乎绝无仅有。在刘志仁看来,金正大19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标杆。
为什么说是标杆?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近两年,虽然肥料行业低迷、市场疲软,但金正大集团通过持续的创新,不仅没有受到影响,依然收获满满。数据显示,2016年,金正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7.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 14.96%,营业收入增长5.57%。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7.13亿元,同比增加23.12%;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加2.63%。在国内化肥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业绩再度实现逆势增长。
创造金正大“奇迹”、“标杆”的背后,是强大的人才后盾和持续的自我创新。目前,金正大拥有400多位研发人员,位居行业之最,并且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等国内外50余家院校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在金正大温室基地,这里收集了全国各地的土壤,研发人员在这里围绕各种作物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栽培试验,每年大大小小的试验高达数千次。对技术的工匠式执着,终结硕果。截至2016年度,金正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拥有发明专利199项,山东科技一等奖3项。
跨越式发展的金正大,早已将目光投诸国外,开辟中国化肥行业的“一带一路”。金正大副总裁陈宏坤介绍,金正大近几年展开了一系列海外并购,目前在国外拥有10个生产基地、3个研发中心和10多个分支机构。
专家学者论剑
从金正大供给侧探寻行业转型之路
通过实地调研,一路走来,专家学者对金正大的供给侧改革啧啧称赞。
“肥料的使用曾经是我国对世界农业的一大贡献,但在近30年走入误区,化肥过量使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目前,肥料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性都很明确,关键是如何才能实现?金正大为行业做出了有力的探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在实地调研金正大之后表示。
“过去认为金正大是肥料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通过这次调研看到,金正大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已经成为了供给侧改革的标杆企业。肥料行业应该向金正大学什么呢?”刘志仁表示,金正大拥有重视创新、重视研发、重视科学的精神,而且还有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精神、理念、模式和文化,使得这家还不到20年的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化肥业的顶级企业,造就了独特的金正大速度。他认为,应该把金正大的成功之道予以推广普及。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表示,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两点,一是农资行业供给侧改革要服从服务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二是坚持创新驱动,要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标准创新等。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积极进行产能合作,一方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一方面也可以化解国内过剩产能。工信部将继续关注和支持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活动,充分吸纳这次调研活动取得的成果和意见,更好地促进化肥行业发展,更好地支持农业现代化。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说,金正大是肥料供给侧改革的标杆企业,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金正大的业绩一直保持行业领先。金正大拥有良好的创新基因。一路走来就是创新发展之路。金正大有超前的定位,其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愿景与世界领先的化工企业保持了一致,而且真正做到了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这在国内是少有的。金正大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在行业内实现了“16+2+12”的上下游合作,带动了行业的协同发展。金正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在国际市场上积极开拓进取,这些都是其领先同行业的宝贵经验。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肥处副处长徐晶莹认为,农业是肥料生产的需求侧,农业部门对肥料的要求就是要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科学施肥的到位率。她介绍,目前农业部正在开展化肥零增长、耕地质量提升、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推进水肥一体化,这四项工作都会对驱动肥料供给侧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说,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把握住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这三大原则。从农户的需求端来看,应该提供价格更低、使用更简便的产品,同时提供创新性的农化服务,把技术和产品有效地传递到末端。
“金正大能够与10多家氮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技术、产品、品牌和资本的合作共同发展,这是供给侧改革中很好的方法,大联合大发展有利于促进行业的结构调整。”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庆说,过去三年,氮肥行业经历了连续亏损,但近年开始出现了一些好的变化,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个应该得益于行业供给侧改革。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岳亚伟表示,肥料行业的产能过剩其实是结构性过剩,高端绿色环保的产品确实是不足的。在控制新增产能、鼓励研发和降低关税方面,发改委一直在努力,尽力为行业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鼓励像金正大这样有实力的企业大胆尝试“走出去”,为同行业闯出一条新路。
大联合大发展
金正大擎起供给侧改革行业大旗
化肥供给侧改革,非一家之力能探出究竟,需要标杆企业联合协作、抱团破局。
可以说,每一次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有金正大的身影。2017年,在中国肥料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金正大再次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行业担当,擎起肥料供给侧改革的大旗。
调研期间,金正大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大联合、大发展\’将是金正大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相信此举将对肥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服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万连步说。
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李良君也表示,面对化肥行业发展的各种矛盾,合作的智慧与创新的勇气,缺一不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也包括业态创新,大联合就是业态创新的重要方式,我们将和金正大共同探索化肥供给侧改革的出路,树立行业大联合大发展的典范。”
事实上,这是金正大展开大联合大发展的一个缩影。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介绍,从2015年开始,金正大提出了“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成果,通过输出技术、品牌和服务,致力于与上游及同行业广泛开展联合协作,破解行业困境,实现肥料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目前,公司已经与16家氮肥企业、2家磷肥企业、12家有机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大联合、大发展,我们期待金正大等行业领军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探索出一条化肥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的健康之路。”傅向升说。
对于金正大的有力探索,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峰说,金正大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合作,必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化肥产业供给侧改革,带动全市化肥化工产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政策规定,对下列逾期债务予以公告催收,请借款人和担保人立即向我行及下属分支机构履行偿还欠款本息的义务(若借款人、担保人因各种原因发生更名、改制、歇业、吊...
临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