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水肥一体化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临沭讯 临沭县农泰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店头镇的招商引资项目,该园区自建了5套大型指针式水肥一体喷灌设备,通过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利用率提高30%至50%,水分利用率提高40%至60%,可实现年增效1820万元至2380万元,创造了水肥一体化规模种植大田作物的典范。
近年来,临沭县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先位置来抓,围绕“设施投入高、建设标准高、产品档次高、经济效益高、示范效果好”的目标开展工作,引导农民发展精准农业,制定合理的节水施肥方案,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初具规模。
实施“三动”举措,加快水肥一体化发展。靠实施规模经营推动。该县自2014年以来大规模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现已建成史丹利现代农业示范园、桃园农业示范园、陆合家庭农场等10多个水肥一体化园区,应用面积达1.4万亩,占全县规模化种植面积的17.5%。科技创新驱动。紧紧围绕壮大肥料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复合肥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集散中心,逐步形成以北京、上海、济南3个城市,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3个院校为重点的“3+3”产学研合作新格局。目前,全县肥料产品种类涵盖缓控释肥、复合肥等 6大系列800多个品种,拥有11家国家级研发平台。技术培训促动。该县采取“外出培训一批、就地培养一批、辐射带动一批”的方式,精心培养一支过硬的水肥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每年定期选拔部分优秀水肥一体化示范户到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大学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测土配方施肥、农技推广、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品牌建设等惠农项目为载体,聘请外地专家来临沭授课或者通过远程教育自主学习。目前,该县已培训水肥一体化专业技能人才1750人,辐射培养农民技术人员3000人。
探索“四种”模式,促进技术推广应用。模式之一是龙头企业自建。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实力雄厚、园区建设起点高、规模相对较大等优势,引导全县4家园区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面积达5300亩。模式之二是肥料企业托建。开展“肥料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共建,充分发挥肥料企业的带动作用,为新型经营主体免费提供技术、设备,并签订协议,由经营主体购买使用企业提供的水溶肥。目前,已有2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这种共建模式,覆盖面积达2700亩。模式之三是政府支持共建。突出政府职能,创新实施“村流转、镇配套、户经营”模式,即在村里完成土地流转的基础上,镇财政拨付配套资金完成水、电、路、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所有经营主体共享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和品牌规模效益,采用该模式的覆盖面积达到3500亩。模式之四是农户自主经营。针对部分经营主体相对分散的实际,注重发挥经营主体的能动性,引导其自主投资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目前,该模式使用面积约2500亩。
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多方发展共赢。转变之一农户生产实现了“两节两省两提高”。通过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取得了节水节肥、省工省力、产量和收益双提高的实在效果。节水节肥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进一步转变了群众的生产观念,以智能化、机械化、精细化为特征的农业经营理念正在形成。转变之二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坚持肥料产业新型化发展方向,成功创建全国复混(合)肥知名品牌示范区,打造了史丹利、沃夫特、金大地、金沂蒙等国家级、省级名牌名优产品和驰名商标,“临沭制造”“临沭创造”化肥产品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品牌。转变之三是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一步降低了农业施肥对土壤、水体面源污染的风险,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质量,在保障农产品安全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梁凤华 朱孟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永超)临沭县在体制机制和工作措施上大胆实践,强化容错纠错具体措施,鼓励干部探索创新、大胆干事,为环保工作保驾护航。临沭县加大评优树先力度,聚焦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点工作成效,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