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一景区 处处皆水城 临沂市县区巧借水利风景区建设焕发水城新气象

临沂日报 2018-12-12 15:07 大字

“凡有河湖处,皆能为景区。”这句话生动地反映出了临沂市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显著特点,即以河湖为媒,创新性开发建设城市河湖型和湿地型水利风景区。据统计,临沂市目前共有29处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其中17处为城市河湖型和湿地型水利风景区。

这些城市河湖型和湿地型水利风景区,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生活品位,实现了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水城新气象,绘制了一幅“一河清水,两岸绿色、河在城中走,城在岸边长”的美丽画卷。

天生好资源 水城新理念

临沂是一座水资源禀赋极佳的城市,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800多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5.4亿立方米,占全省六分之一,在北方属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天生好资源,如何才能水润万民呢?临沂决定先生长理念。

2003年,临沂市确立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以水利风景区为依托,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城临沂”,自此登上了历史发展的舞台,成为北方城市的骄傲。

这一理念的落地生根,不但推动临沂顺利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验收,还让一座座“县域水城”绽放在沂蒙大地。点点波光,动人心魄。

冬日的寒潮,席卷兰陵,内敛的东泇河更显宁静。水面已凝结成冰,倒映着两岸四季常青的灌木,颇多几分情趣。早起的人们,还习惯来到河边,疏松疏松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兰陵市民须臾离不开东泇河。人水相依、城水和谐,不再是理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兰陵县东泇河水利风景区,带给这座城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改变。

这又何止是兰陵县呢,纵观沂蒙大地,临沂几乎每个县区都有一处或多处水利风景区。这些水利风景区逐渐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水利风景区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和彰显。

突出保护原则 再造生命乐园

临沂市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托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县域水城”,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沂蒙大地,处处生根、繁花似锦。

在谈起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时,市水利局相关人士表示,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在造福人民群众的时候,更加注重修复和保护水生态环境,这也是临沂市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的首要原则和不可逾越的红线。

寒冬刺骨,临港区绣针河水利风景区却显得很热闹。一群不知名的水鸟和野鸭,穿梭在芦苇从中,似乎想找到早已冬眠的昆虫,来打发这略显冷清的冬日生活。

绣针河水利风景区依托临港区新城区建设及绣针河治理工程而建,景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水生植物和动植物资源丰富,鱼类繁多、禽鸟杂居。据调查,景区内有鸟类120余种,其他动物和鱼类55种,各类植物293种,水生态环境良好、原生态特征明显。

这并非单一现象,作为省级水利风景区,武河湿地公园仅苗木就拥有12.1万株,水生植物1046.9万株,地被植物2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鸟弋丛间、鱼翔浅底、万物竞自由的天然姿态。

目前,全市29处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了生命的乐园,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自由生长的空间。这是临沂市水利风景区最大的价值体现之一。据统计,目前临沂市水利风景区拥有湿地植物269种,湿地动物295种,鸟类210余种。

可以看出,水利风景区可谓是生命的乐园。

水利万物 文化惠民

深入沂南县汶河湿地水利风景区,不自觉就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在这里,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汉文化、道德文化,催人奋进的红色文化、令人感动的生态汶河文化。

浸润其中,方知历史之久远、文化多灿烂。徘徊在香远益清广场、汉仪流芳广场,无论是游客还是市民,都能带走一片清凉、汲取文化的力量。

而在临沭县沭河(古道)水利风景区,厚重的历史,令人肃然起敬。这条沉淀了万年的历史文化之河,留下了样山齐魏马陵之战古战场遗址、岌山恐龙遗迹、地质构造遗迹、常林钻石发现地、岱涧丹霞地貌、荞麦涧大汶口文化遗址。深入其中,不忍离去;流芳百世,惠泽万民。

这就是临沂市水利风景区的重要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提升了水工程的文化承载力和文化品位,也将地方文化、县域文化融入其中,起到了水利万物、文化惠民的重要作用。

市水利局相关人士表示,水利风景区建设不只是融入了地方特色文化,还全面展示了当代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和水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认识水利、热爱水利、宣传水利的目的,提高全民族的水利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意识,使水利风景区成为水利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为此,未来临沂市在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管理之战,将更加注重挖掘水文化内涵,宣传推广水文化价值,打造水文化景观,为“人水和谐、城水相依”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和文化保障。

■百科知识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切实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建设秀美山川,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 武光玉 通讯员 张中梅

新闻推荐

兰陵检察官宋炎炎被最高检表彰 荣立个人一等功

本报12月3日讯(记者庞尊利)近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人社部联合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第九次“双先”(即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兰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