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她接过第一个“牛宝宝”
□ 本报记者 纪伟
本报通讯员 刘艳 孙强
2月12日凌晨1:49,在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产房门前,经过3个小时的等待,孩子的父亲刘永强迎来了自己的“牛宝宝”。这是该医院在牛年接生的第一个孩子,将孩子放进婴儿车的一刻,产房主任徐田彦难掩喜悦。
“以前老觉得生孩子是个大事,结果现在选择无痛分娩项目,算了算一共才花了四千多元,这里面还能再享受政策补贴,免去800元。”刘永强说,不光是省钱,现在来医院也不用排长队挂号了,医院开通了微信服务号,在手机上预约好就诊时间,来到医院后直接去护士站就可以了。
在医院里,产房的孕产妇和其他科室的病人是情况截然不同的群体,莒南县人民医院专门为孕产妇设置了独立门诊,并为这个独立门诊配备了相关的检验设备。“产房开展精细化服务之后,孕产妇家属原本需要在整个医院跑一上午的业务,现在在一个门诊楼里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徐田彦说。
徐田彦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她组建的十几个微信群。里面都是莒南县各个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孕产妇,粗略估算一下,有上千人。“最近在莒南县生孩子的妈妈们都在群里了。”徐田彦说。
这些微信群是去年4月份开始组建的。当时,徐田彦发现许多孕产妇对于科学的保育知识了解不够,经常会因为乱吃保健品、听信偏方,造成大大小小的问题。徐田彦就和同事们组建了这些微信群,开展产前宣教。
与这些微信群一起建立起来的,还有徐田彦的一个抖音号“格桑花儿开”。十个月来,徐田彦已经在这个抖音号上发布了近百条视频,大多都是关于孕产妇保育知识的。徐田彦介绍,开通这个抖音号的初衷和组建微信群是一样的:要想了解科学的保育知识要找产房医生,但仅仅依靠每次产检时的简单交流,是不够的,现在通信手段发达,医生更应该利用这些社交媒体传播保育知识,让孕产妇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保育宣教。
有些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针对这些群体,现在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徐田彦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医疗系统内就开展了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莒南县人民医院每个月都会组织几个科室的医生,去农村地区给群众做义诊,同时也会给乡镇卫生院的同事们作培训。“像我春天参加的那次义诊,就是5个科室的同事们一起,去了道口镇的4个村。”徐田彦说,这两年市县两级的专家们对接乡村卫生院,让基层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莒南县人民医院的产房现在一共有25名医护人员,其中5名医师、20名助产师。谈起过年的假期,徐田彦只是笑着答道,“我们产科医护人员没有节假日的概念”。
新闻推荐
□记者纪伟通讯员张杰报道本报临沂讯1月12日,记者从临沂市财政局获悉,2020年,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
莒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