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王永亮今年以来莒县小店镇着力在现代农业小
本报通讯员 王永亮
今年以来,莒县小店镇着力在现代农业、小城镇建设、林水会战、美丽文明乡村行动中发力赶超,显现出你追我赶、进位争先的良好发展态势。
大品牌引领现代农业升级。小店镇以绿芦笋、油桃、草莓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农业发展结构。其中,1.2万亩的绿芦笋种植规模成为江北最大的绿芦笋生产基地,最高年份可产优质绿芦笋2400万公斤,实现经济收入2.1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2009年,该镇成功申报了绿芦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2015年又荣获国家级绿芦笋“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该镇自两大绿芦笋品牌获得以来,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投入,使所生产的绿芦笋达到了绿色无公害标准。通过“公司十基地十合作社十农户”的生产模式,建立了新辰、昌泰两大企业自属基地,影响和带动了全镇绿芦笋产业的稳定与发展。
今年以来,该镇又创新绿芦笋发展理念,改变露天等日式栽培方式,采取保护地栽培的方式,成功引进了投资400万元、占地230亩的光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造建高档绿芦笋大棚220个。公司建成后,一改过去露天生产模式,实现特色农业的“二次革命”。一旦试种成功,下步将在全镇大面积推广这一模式。同时,该镇还把大棚芦笋纳入乡村采摘游的范畴。
大手笔建设小城镇。今年以来,该镇克服驻地人口少的现实,将窝疃、牛家沟、公家庄三个自然村纳入镇驻地范畴,通过构筑“三纵三横”的镇驻地主街框架,初步彰显出镇驻地构成雏形。目前,“三纵三横”的主路已在快速形成中,并严格小城镇建设规划,按照办公区、教育区、娱乐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商贸区的总体布局,严格内部管控,充分借助驻地两道河流、一座山丘的地理优势,使小城镇建设朝着江南式小城镇建设迈进。
该镇还将小城镇建设与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吸收莒南县大店镇红色之都的建设内涵与精华,凸现小店镇特有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增强人们的吸引力、注意力、记忆力,为下步红色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和招商引资夯实基础。目前投资400万元的大型滨水文化广场已建设过半,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近日即可动工,驻地村的居民集中居住区的6栋居民楼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二期开发也随即展开。驻地北首通往烈士陵园的主路已开始修建。沿河大道窝疃段的两岸开发也全面实施。
大投入让荒山变“绿洲”。去年以来,该镇以林水会战为契机,大力实施荒山披绿、退耕还林还果工程,广引社会工商资本“进山入林”,目前已计划投资6.3亿元,分别建起了横山天湖生态园、恒汇丰农林生态园、金岗核桃园、华凯生态园、横山源生态园、高道岭生态园等11处生态园。全镇各生态园共栽植核桃、苹果、甜枣等经济苗木36万余株,栽植茶叶450余亩,各类花草树木45万余株,建塘坝16座,修建园内道路26公里,建景点9处。全镇20450亩荒坡得以开发,占全镇总面积的近六成。一个“山顶青松带帽,山腰果茶飘香,山下碧水荡漾”的美丽山景呈现在人们面前。
新闻推荐
常恩多将军的抗日人生(下) ——— 写在爱国将领常恩多将军牺牲70周年之际
辛崇法怎“八·三”义举“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了顶峰,一一一师内部的投降派与抗战派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复杂。该师顽固派参谋长陶景奎、三三一旅旅长孙焕...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