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300年鞭炮历史村的致富新路

大众日报 2014-11-09 15:41 大字

□记者王洪涛报道村支书王修全(右)与闫凡芝在讨论大棚茄子的种植情况。□王洪涛张志强陈德溪孙烨

莒南县岭泉镇淇岔河村有300年的扎鞭历史,靠着这门手艺,800多户村民早早富裕起来,每户每年少则收入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但由于条件简陋,无法取得生产许可证,这些家庭式作坊多属非法经营,先后被依法取缔,仅2008年该村就有近百人被治安拘留,20多人被刑拘。

断了财路的村民将怒火发到了村支书王修全的身上,那年除夕夜,他们带着汽油、玉米秸将他的家“点”了,所幸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边是村民的营生,一边是无情的法律,作为村子的带头人,王修全该怎么做?

不扎鞭,改种菜

800多户村民摁上红手印

几天前,50岁的村民陈怀伟将最后一批鞭炮原材料扔掉了,这也意味着祖祖辈辈相传的手艺到此为止了。“再叫干也不干了。”记者见到陈怀伟时,他正在大棚里松土,2500株茄子长势喜人,“现在种大棚一年少说七八万元,谁还扎鞭?”“以前觉得只有扎鞭一条路,不让扎就断了活路,才有人大过年的把村支书房子点了。”

谈起这个话题,王修全坦称,怎么找到新出路,当时可是犯了难。2010年的春节,他走亲戚时道出了难处。对方提了个醒,板泉镇赵家庄村种大棚一年挣三四万元。

王修全觉得“有谱”,节后,他就带着“两委”成员到临沭、沂南、寿光考察了一圈,回来一分析,“从土壤、降水等因素看,咱不比别的地方差,能行。”

近一个月的舆论动员后,村里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参会的2000多口子人一致同意。仅4天工夫,全村800多户人家就在土地流转合同上摁了红手印,流转土地500亩,一亩每年1000元补贴。还有50户村民预定了53个蔬菜大棚,每人交了2万块钱建设费用。

那一年,大棚种了一季西红柿、一季米豆,平均一个棚收入五六万元。“一年就收回了成本,这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如今,淇岔河村已建成了102个蔬菜大棚,他们眼下又流转了300亩土地,准备种植苗木花卉。“现在村里有90户种大棚的,还有很多搞养殖的,外出打工的,根本没人扎鞭了。”

从这个事儿上,王修全也学到了一点,“要想致富,就得走出去学习,人家都趟好路了,我们还在瞎琢磨。”为此,只要县里、市里组织培训学习,他每次都不落下。“不久前,我去浙江大学培训,还结识了一个蔬菜批发商,他打算来我这儿收菜,价格比本地商贩要高。”

据了解,莒南县已把村支书纳入全县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先后开设了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农村社区建设研讨班等,每位村支书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借外力,建市场

村里只投了1/4钱

“一个好的村书记,就得天天琢磨怎么为老百姓服务。”改种蔬菜4年来,让王修全伤脑筋的是,价格始终上不去。“全是小商小贩过来收,没有批发市场,我们掌握不了话语权。”但建一个批发市场,村集体又没足够资本。

建还是不建?王修全没有犹豫。“得建,没钱,我们就借外力呗。”他这几年研究国家政策,知道政府有很多强农惠农资金,“但这些资金也并不好拿,必须得有实实在在的项目做依托。”

去年12月,淇岔河村启动乐源蔬菜批发市场项目,占地15亩,总投资40万元。“我们就以此为依托,申请了市级规范化蔬菜示范园项目,获得了30万元的资金扶持,一下子解决了我们的难题。”今年10月,批发市场投入使用,日均销售蔬菜3万公斤。

花小钱,办大事,善于运用政府和社会扶持资金,这是王修全应对“村集体没钱办事”的绝招。

近年来,该村已累计引来扶持资金300多万元,硬化道路7万平方米,栽种绿化苗木近万株,建起了4栋社区楼,解决了大龄青年婚房问题。不久前,该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完成招标,一期工程投资100多万元。“单靠驻村第一书记就引来了60万元的扶持资金。”王修全说,“在国家大力支持三农发展的背景下,村支书一项很重要的‘功课\’就是学好用好三农政策,服务村民。”

为此,莒南县也印制了2014年《强农惠农资金项目指南》,梳理了90余项惠农政策,发放到驻村第一书记手中。此外,该县还实施村社共建工程119项,涉及88个行政村(社区),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50万元。

干得好,领“双薪”

期待更多激励措施

“要当好村支书,就得全身心投入,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王修全给自己定下规矩,一年至少320天靠在工作上,而村‘两委\’成员除节假日外,每天早上8点准时‘点卯\’,汇报当天工作。而“平时半夜三更,哪家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冲上去的还是村支书。”

这样的作风,也让王修全赢得了临沂市首批农村党组织“示范书记”的称号。从今年开始,他可以拿到“双薪”。“以前每个月能拿600元的基本报酬,现在是1200元,再加上年底7200元的业绩考核奖励,一年有2万多元。”目前,莒南已有17名村书记享受市级“双薪”待遇。

据了解,根据村庄人口多少,莒南县村支书可拿到的基本报酬分别为每月400元、450元、500元,兼任村委会主任或跨村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上浮20%。为了激励村干部,提高村干部收入,该县出台了业绩考核奖励报酬标准,规定凡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将享受与其基本报酬相等的奖励报酬。

莒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广江说,业绩考核等于给村干部加上一道“紧箍咒”,可以让优秀村干部得到更大的经济奖励。

虽然待遇上有所改善,但王修全仍有心结。“付出很多,发展的出路却很少。”他记得,2009年省里曾出台政策,可以从优秀村支书中选拔为乡镇机关公务员,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了。他希望,国家能解决村支书们的后顾之忧,让村支书也能成为体面、有尊严的工作。

■书记点评打造新农村建设“领头雁”队伍莒南县委书记陈一兵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农村党组织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雁”。实践证明,培养好一个党支部书记,就能带好一个班子,发展一方经济,促进一方和谐。

在新形势下,强化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就要紧紧围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关怀、管理监督等机制,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重公道、有本领、会服务、口碑好”的“领头雁”群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闻推荐

莒南供电举办主题演讲比赛

□王琳报道本报莒南讯“‘向我看、跟我干、让我来\’决不应是我们彩虹共产党员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它是一种率先垂范的态度,一腔干事创业的激情、一份勇于奉献的担当……”4月20日下午,...

莒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