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互联网+教育”走上“云端”费县:提前两年率全市之先实现教育信息化

临沂日报 2016-12-30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徐淑刚 徐洋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费县教育部门以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整体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逐步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该县提前两年率先在临沂市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

月日,在费城第一中学七年级二班的一堂生物课上,随着老师在教室前端的平板电脑轻轻一点,全体同学的课堂测验结果、错题分析、易错考点等信息立刻显示出来。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个学期过得尤为特别,自从班级被选为费县教育云平台的课堂教学试点班以来,往日堆积如山的教材资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台的平板电脑,很多学业问题在第一时间都能得到解决。

“跟以前收发作业检查学生学习结果相比,现在的课堂教学非常高效。”班主任王相雪感慨地说。

“课堂教学的高效便捷只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功能。”费县教育局崔朝阳老师介绍,“借助网络和全自动录播教室,我们能把优质教育辐射到全县学校,让不同班级的学生犹如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同学们不仅可以倾听自己老师的课程,还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实时关注其他班级的课堂状况,分享课堂知识。”

为了让城乡学生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费县教育部门坚持以优化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强化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目前,费县所有的中小学都配套了“互动教室”,部分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建设了“自动录播教室”,名校课堂、名师课堂通过录播教室采集以后,放到网络平台上,其它学校的教师、学生都可以共享,真正形成了“同一时间上课”“同上一堂课”“同步互动学习”的局面,达到了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建设畅通无阻、校园全覆盖的网络,是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为满足费县未来5-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的发展需要,县委、县政府决定对现有教育城域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设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教育云平台,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云存储,

有效地整合和管理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为满足未来发展需求,费县教育部门联合电信运营商建设了高速互联的教育专用网络,实现了千兆专线直连到各中学和中心完小,百兆专线直连到各村小。”费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站长任庆辉表示,“我们还将原有处学校由百兆共享带宽升级为裸光纤直连模式,全县教育城域网互联网出口带宽由原有的1G提升为4G,所有办公区域和教学区域实现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构建了高速稳定、安全专用、互联互通的教育城域网络。”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信息化与教学深入融合的过程,更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理念,对教师原有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及创新思维带来一定挑战。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费城第一中学校长李涛谈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利用好教育信息化,在实践中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才能最终实现对教育现代化的推动。在费县教育云平台课堂教学建设试点中,我们坚持‘边建设,边培训,边抓技术支持服务\’的原则,大力开展以教研员、骨干教师、技术人员队伍为主体的多种培训,促使教学一线教师尽快掌握平台各项功能,熟练应用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手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信息化素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费县持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自年以来累计投资1.2亿元完善硬件,在多媒体教室、宽带网络、城域网数据中心等基础教育设施的条件下,实现县域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在软件方面,费县教育云平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为出发点,在购买各类资源库的同时,整合国内知名品牌资源库,为教育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保障。 

新闻推荐

费县:“全覆盖”式扶贫的精准路径

□本报记者珊珊淑刚通讯员刘涛时已初冬,费县的扶贫工作却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从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到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一系列各具特色、各有创意的***措施,让贫困群众在喜悦中憧憬着来年...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