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每年投入1亿多,一批先进设备用于保洁作业,环卫连年列入重点民生项目……“大投入”迈开环卫“大步子”——— 兰山区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系列之一

临沂日报 2016-11-29 00:00 大字

每户1个便携式小型垃圾桶,每15户配备1个生活垃圾桶,每700人配备1个垃圾方箱,垃圾收集站增至155座,公厕增至 203座,配置各类环卫作业车辆 120余辆……兰山区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3年多来,政府每年投入保持在1个多亿,4100余名保洁人员、各类先进的设施保障了城乡保洁作业的常态化运行,也换来了群众居住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

大投入倾向民生,过亿元资金“砸”向城乡环卫一体化

民生幸福是发展所向,而当下民生关注点已由“盼生存”转变为“盼生态”。当提升生活环境、改变“脏乱差”成为当务之急,群众需求的企盼点就变成了政府改革的攻坚点。

适应民生需求变化,兰山区把大部分财政支出投向民生,每年都列出20个民生项目加以重点督导推进。全面实施三年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生态领域的改革重点,几乎每年都要推陈出新,在运行机制、标准要求、设施保障等方面不断改进提升。兰山区环卫办在督导检查过程中,会定期梳理出一批工作的遗漏与不足,逐步加以改进。而大投入,则为改进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兰山区环卫办副主任王连昌介绍,该区实施政府、市场、居民多元投入机制,2016年共投入环卫保洁经费1.42亿元,这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大投入也使兰山区在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过程迈中开了大步子。这些年,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农村环卫保洁实现全覆盖,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监管使农村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

环卫机械进村镇,高标配备保障日常保洁精细化

初冬时节,兰山区枣园镇镇驻地依然道路整洁,空气清新。镇驻地主要纵横道路用上了机扫车、洒水车综合作业,俨然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为保障主要道路无垃圾、无扬尘,环卫公司出动大批保洁机械全天候作业,每隔一段时间就对道路进行一次机扫和洒水,保洁员则主要负责捡漏作业,对行人随机扔掉的垃圾进行捡拾。

在十里之外的兰山区汪沟镇长夫社区,居民王丽梅对住宅区内垃圾桶配置点头称赞:“以前垃圾桶少,倒个垃圾得跑老远。现在好了,走几步就有一个。谁也不好意思把垃圾倒在巷子口了。”原来,汪沟镇逐年加大设施投入,每15户配备1个生活垃圾桶,每700人配备1个垃圾方箱,还为家庭免费发放了便携式小型垃圾桶。倒垃圾不再费事,乱扔垃圾的人也变少了。

从主要道路用上环卫机械,到小巷里放置垃圾桶,一张用装备铺展的保洁地图改变了农村人的卫生习惯,也改变农村的居住环境。而环卫机械的管理,也用上了先进的GPS定位管理系统。在兰山区半程镇的环卫保洁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在大屏幕上就能看到这些环卫机械的行驶路线,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准确地统计出哪些道路打扫得频繁,哪些道路最近打扫得偏少。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调整机械的行驶线路,使保洁作业更加高效。

攻坚保洁“老大难”,综合施治换来路净水清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边探索边完善的工作,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难题。如,农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垃圾倾倒点清理问题;农村道路硬化率低,一些没有硬化的道路保洁难度大的问题;农村旱厕多,粪便外流现象普遍的问题;城市老旧小区缺少环卫设施等问题,都影响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成效。

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施治,单靠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很难奏效。围绕这些保洁“老大难”,兰山区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和改革攻坚力度,各个击破,稳步推进。

随着兰山区“美丽乡村”连片工程的实施,由财政支持下的农村“改厕+硬化”解决了土路扬尘和打扫难问题,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夯实了基础。在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水泥路代替了“泥水路”,粪堆、柴堆、垃圾堆也都不见了踪影,日常保洁也从主街道延伸到每条小巷内。

去年以来,兰山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改造线路、粉刷墙壁、清理私搭乱建。同时,为415个无人管理小区配置垃圾桶3329个,加强垃圾收运管理,解决了垃圾无人管的难题。

为了解决道路扬尘问题,做好道路深度保洁工作,兰山区投资1058万元招标采购了12台洗扫车和11台吸尘车,提高了道路深度保洁机械化作业水平,为冬季道路扬尘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臧德三 

新闻推荐

水利扶贫引来致富“活水”——访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申作信

□本报记者王珊珊通讯员张其余日前,当记者到达费县大田庄乡五圣堂村时,村里的紫荆河拦河坝才刚刚建成。它的挡水高度在1.5米,能够回水的长度在200米左右,可一次性蓄水达1.5万立方米。这座拦河坝的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