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康乐:“问候语”折射农村新变化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2-10 23:18 大字

本报通讯员 马亚东

过去在农村,大家见了面,最爱说的话就是“吃饭了吗?去哪里?干啥去?今年收成好不好?”可如今在康乐县,农民见面说的“问候语”大多是新话题,这些问候语句句彰显新农村的新变化,反映出农民对新生活的新追求。

“拿证了吗?”

康乐县草滩乡农民马有林,去年和妻子到乌鲁木齐务工,一年挣了6万元。这得益于他在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中通过了技能鉴定。有了“绿卡”,务工收入比以往增加了20%。年头节下外出务工农民回乡过年,互相见面问的最多的就是:“拿到技能等级证了吗?”

长期以来,由于农民技能培训多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导致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培训质量不高,农民对技能培训缺乏认知度和信心。去年以来,结合7.5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的实施,该县整合培训资源,根据农民的务工需求,推出适合农民的“菜单式”技能培训方式,调动学教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让农民自主选择专业和时间,达到了最佳的培训效果。去年该县培训农民工20029人,1921名农民工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7.5万农民工赚回了6.2亿元。

“评星了吗?”

景古镇秦家河村农民杨东娃从事建筑业多年,热心公益事业。去年在五星文明户评选中被群众评为“五星文明示范户”。 杨东娃喜不自胜地告诉我们:“不光要赚钱,更要‘追星\’。”

该县把文明户的评选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 “美在农家”、“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破除婚丧陋习、反对封建迷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阵地,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县文明办还为全县1271户农户印发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评选手册》,评选办法、程序、优惠奖励政策等内容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群众知晓率达到100%。星级文明户评选,都是严格按照“户申报、社评定、村审核、张榜公布、乡镇审批备案”等程序进行的,标准高,框框硬。想要挂“星”,就得按“星”的规矩办。村民总结说:“星星门前挂,胜过人说话;脸上有光彩,村民人人夸。”

“考驾照了吗?”

近日,记者采访正在练车的草滩乡喇嘛山村农民马军。他笑着说:“这两年赶上了好政策,2014年刚住上了廉租房。我看到很多朋友、同学都买车了,生活过得很滋润,就与父母商量,先学车,把驾照拿到手,过年时就可以买车了。”

近年来,康乐县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施乡村公路“村村通”,严格落实“农机补贴”、“汽车、小轿车下乡”等优惠政策,架起了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金桥”。如今,面包车、小轿车穿梭于公路田间。目前,全县拥有家庭小轿车达1214辆,不少养殖专业户,外出跑生意都是自己开车去。如今农户一家老小都争着考驾照,买车已成为农村新时尚,这样既节约成本方便出行,还可以满足自身的生产发展需要。

新闻推荐

多管齐下缓解群众看病难 ——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3325”模式下的医改实践

特约记者苏逢春通讯员肖赤涛核心2014年4月,康乐县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抓好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

康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