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康乐“乡村舞台”舞出文明乡风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7-24 21:59 大字

本报通讯员段锦旭张爱平

康乐县自“乡村舞台”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把“乡村舞台”工作作为一项德政民心工程,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当中,确定了“村村有特色,镇镇有亮点,人人都参与”的工作思路,整合现有的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中心、文化站资源,把“乡村舞台”建设与本地民俗风情、村风村貌、莲花山花儿、社火表演、秦腔等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旅游发展、文化产业培育等紧密结合,让“乡村舞台”真正成为培育新农民、倡导文明风的助推器。

“山沟沟里有场子”

“乡村舞台”建设,按照“有则优、无则立”的原则,对行政村已创办成型的民间文化社团进行了专题培训,帮助其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对已具备条件还没有创办的行政村,给予了政策、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群众积极创建民间自办文化社团。两年来,县上投入资金83万元,先后硬化了虎关乡二十铺村姐妹舞蹈队的活动场地900平方米,重建了鸣鹿乡洼滩村峰窝寺戏台。

正如洼滩村健康艺术队负责人说:以前土木结构戏台,因为地基下陷、屋面漏水而不能用,村里基本上就再没举办过文艺类节目。“乡村舞台”帮我们新修建了舞台,我们爱跳爱唱的姐妹、妯娌在县文体局的指导下,成立了33人的艺术队,饭后到新场子上跳几下,锻炼了身体,又带动了健康文明的村风村貌。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乡村舞台”行政村73个,组建民间自办文化社团80个,基本实现了文化活动活跃村镇全覆盖。

“农民闲了有耍子”

“过去农闲下雨时,村里人不是待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就是串门子,蹲在山旮旯里晒太阳,聊闲话,有时还说出了是非,影响了村民团结。现在好了,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和‘乡村舞台\’,闲时跳舞健身,或去农家书屋看书读报,大家的精神头儿都变了!”苏集镇春之声艺术团负责人说。

2014年,该县以“乡村舞台”建设为平台,整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开展了农民科技培训、感恩教育、普法宣传等活动35场(次);村民开展舞蹈比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农民运动会、社火表演、哈莱姆演唱、花儿演唱等活动154场(次);组织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开展早晚锻炼5640余小时,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实现了引导农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

“农民生活有乐子”

“乡村舞台”建设活跃了农村基层文化,提升了农村整体素质,涌现出“刺绣社”、哈莱目演唱会、秦腔队、赛马队、花儿演唱队、书法摄影社、小曲演唱队等极富地方特色又通俗易懂易于大众接受的文化民间社团。

“依托乡村舞台建设,我村将分散的带有自娱性质的妇女刺绣人员进行整合,组建了有38名队员的白王老树沟村刺绣社,将刺绣成品进行统一装裱、出售,不但丰富了妇女日常生活,又为我们增加了经济收入 “白王老树沟村刺绣社负责人马菊香说。

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共享生活、共建和谐”为主题,通过民间自办文化社团为载体,县上每年举办一届春节社火汇演、在“三八”、“国庆”等节日举办广场舞健身大赛等活动,村、乡两级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特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示展演活动,努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通过“乡村舞台”建设,不仅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充分展现了农村道德之美、风尚之美、村庄之美,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乡村舞台”这一惠民政策真正的舞出了文明村风、文明乡风。

新闻推荐

康乐危房改造圆群众安居梦

本报康乐讯今年,康乐县以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为着力点和突破口,着力保障全县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在危房改造项目实施中,该县严把危房改造对象识别、补助标准和项目质量关,加强项目督查验收,以群众自...

康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康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