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崔中华路过高邮路过汪曾祺老先生诗意的栖息地在寒露之

牡丹晚报 2015-11-06 11:55 大字

□崔中华

路过高邮,路过汪曾祺老先生诗意的栖息地,在寒露之前,秋分之后,在芦花飘白白鹭翩飞的季节中,享受生命之旅独有的快意和感动。

从菏泽去苏州,路过高邮。

在寒露之前,从北方往南方行进,秋天的风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有湛蓝天空,湛蓝天空中灵动的白色云朵,有点拥堵的高速路上,减缓的车速让你的目光在窗外的景色中有了较久的停留。

路两旁最多的是杨树,南方的杨树和北方的杨树有了一些不同,在北方,杨树的树干笔直挺立,没有多余的虬枝,一排排,整齐如站立的哨兵;南方的杨树要婀娜多姿一些,从树根部开始,枝条沿着树干密密排开,一排排杨树远远望去是一堵堵绿色的屏障,洋溢着南方水乡的秀丽。

还有柳树、榆树和槐树,南方潮湿的空气让柳树的枝条变得格外柔软。有一年你走在瘦西湖岸边,走在柳树成荫的氛围中,感觉三月扬州的妩媚,柳韵在三月的风中,美到灵魂的最深处。

路过高邮的时候,田野里的植被有了大的变化:北方的田野上,玉米已经收割,光秃秃的黄土地上,有小块的棉花和地瓜还残留着一些绿意,但光秃秃的黄土地和风中的落叶让人感觉到了秋天的萧瑟和肃穆;南方的田野上大片的稻田远远望去依然绿意盎然,水渠纵横交错间,青蒿、菱角、荷藕和鸡头米郁郁葱葱。

芦花已经飘白,地处江淮平原南端的高邮,京航大运河和高邮湖丰沛水源的滋润,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让高邮有了“鱼米之乡”的美誉。秋日的阳光下,稻田一半金黄一半翠绿,白墙黑瓦的民居透着古意和水乡独有的神韵,让人想起吴冠中的水乡写意画。

在拥堵的高速路上,你就这样路过高邮,路过汪曾祺老先生的故乡,路过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久违的激动,伴着车窗外凉爽的秋风。

你喜欢汪曾祺,喜欢他作品里的乡土情怀。乡土情怀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传统之一,几乎每个作家的心里都有着故乡情结。那些远离故土的作家,都在用笔关注曾经生活过的故乡,故乡成了人的心灵深处永远温柔地去处,甚至成为有些作家永远的守望地。从鲁迅的《故乡》到废名、沈从文、萧红、孙犁,再到汪曾祺,无一不流露出作家们难以忘怀的故乡情结。

高邮是汪曾祺魂牵梦萦的故乡,他十九岁以前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这里度过,高邮造就了汪曾祺温情的人格,也造就了他作品敦厚温雅的艺术风格。

同时,汪曾祺也让许多人领略了高邮独具的品格。

因了汪曾祺,运河、高邮湖、大淖、荸荠庵、镇国寺、文游台,成了许多人的梦里故乡;因了汪曾祺,小英子、明海和尚、陈小手、巧云、叶三、戴车匠、八千岁,成了许多人想象中的乡邻。

路过高邮,路过汪曾祺老先生的故土,路过冥冥中的缘分,满眼满脑子都是老先生笔端流出的画面:“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淼的。这是两条水道的河源。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枯黄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顶上去了。冬天,下雪,这里总比别处先白。化雪的时候,也比别处化得慢。河水解冻了,发绿了,沙洲上的残雪还亮晶晶地堆积着。”(汪曾祺《大淖记事>》)

路过高邮,路过汪曾祺老先生诗意的栖息地,在寒露之前,秋分之后,在芦花飘白白鹭翩飞的季节中,享受生命之旅独有的快意和感动。 

新闻推荐

点击放大月日东港区西湖镇永丰纺织厂举办了三八节妇女

3月8日,东港区西湖镇永丰纺织厂举办了“‘三八\’节妇女运动会”,拔河、跳绳、踢毽子、绑腿跑,一个个有趣的项目让 30余名参加者过足了瘾,也让她们在运动...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