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心为民 真情干事 ——— 记东港区西湖镇柴家沟“第一书记”李秀业

日照日报 2013-06-13 21:04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美莹

李秀业是全市驻村“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年届五十,能在这个年龄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李秀业难掩心中的激动,套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个为百姓办点事的好机会”。

去年4月25日,李秀业来到了东港区西湖镇柴家沟村,这是个仅有140户,400口人的小村。虽然村貌有些破旧,但民风好,村“两委”班子心齐,特别是全村 25名党员,在群众心中有较高的威信,这让李秀业感到很欣慰。

在村里开展工作,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必须的。驻村后,李秀业从熟悉情况入手,用1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体党员、村民,迅速完成了角色转换。

村里能有一条水泥路是柴家沟村民最大的期盼,也是柴家沟近几年一直没能解决的难题。李秀业和村“两委”从这个难题入手: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8万元,对村中道路进行硬化。然而,“一事一议”项目资金难解燃眉之急,工程近半,陷入了资金困境。

就在这时,这个自从到村里任“第一书记”之后就很少回家、与村民同吃同住、一起工作的李秀业离开了村民的视线。而当李秀业第二天再次出现的时候,他手里多了一个纸袋,“钱不多,先救救急吧!”袋子里是李秀业回东港区农机局争取到的两万元帮扶资金和他自己捐出的1000元钱。

听说这件事之后,退休的老支部书记卢为全坐不住了。他动员自己在外工作的孩子,为家乡出一份力,小儿子卢衍国捐款13000元,其他3个儿子每人捐款2000元;80岁的焦奶奶执意捐出100元……村里的百姓陆续来到了村委办公室,将自己的一份心意投到了捐款箱。短短几天功夫,共收到捐款10余万元。

资金问题解决了,4100余平方米的道路硬化工程于去年11月顺利完工。村里的路焕然一新,李秀业又与村干部们商量着:在路边种些绿化树木,把背街小巷也打扫的更干净……让旧村貌也彻底变个样。

让村貌换新颜,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户改厕一直是一个难点。去年,全市推行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李秀业抓住机会,向区卫生局争取到了60个建设指标,由政府每户补助600元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

此消息一发出,犹如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地在全村传开。不少村民得知消息后纷纷议论,有一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很快,不少村民争相咨询,仅两天功夫,全村就有80户报名。

靠近水源却无法取水浇地,村民急盼改善水浇条件。李秀业积极争引资金 18万元,建设了扬水站。今年春旱期间,村里200亩农田便得以及时灌溉。柴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卢宏远告诉记者,今年,他和李秀业又争引资金18万元,计划在村东头建设一座大口井,建成后,村里全部农田均能实现灌溉,而且还能让邻近的大石头村100亩农田也从中受益。

带领村民新发展40亩黑木耳,去年全村户均增收约1.5万元;协调区农机局对适宜土地免费进行深松,村民节省资金3000余元;在村广场安装了篮球架等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一件件实事让村民对李秀业愈加信赖。

今年3月份,东港区委组织部来到柴家沟,组织村里党员、群众代表对“第一书记”李秀业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听说李书记任期将满,村民极力挽留。为遵从民愿,同时更利于村子发展,今年,东港区委组织部在选派“第一书记”时,从上年度评出的7个优秀驻村书记中选出3人,继续派驻原村,李秀业是其中之一。 

新闻推荐

“看谱点菜”式培训促就业再就业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董丹丹)“今年参加镇里免费技术培训,掌握了门窗焊接及组装技术,被汇丰铸造公司招收为工人,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西湖镇大花崖村农民焦自春高兴地说。像焦自春这样,该镇今年有168人...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