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甲+绿皮车让垃圾围村“归零”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董丹丹)村里的垃圾堆,换成了密闭的垃圾箱,并且天天清运,东港区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让西湖镇范家庄的范丰青心情大好。在这之前,范丰青都是把家里的垃圾攒个两三天,再用独轮车运到村里的垃圾堆倒掉。“由于垃圾处理不及时,让蚊蝇欢了天,现在好了,垃圾天天处理,每天有人开着绿皮车来拉,我这独轮车也挤兑下岗了!”说起变化,范丰青合不拢嘴。
老范说的“绿皮车”是西湖镇乡政公司的垃圾运输车。为了彻底解决垃圾围村这一难题,该镇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第一家镇级乡政工程公司,乡政公司推行的“户集、村收、公司运、镇监管、区转运、市处理”的垃圾运作模式开启了城乡环卫新历程。目前,全镇购置户用垃圾收集桶13000个,配备垃圾压缩机1台、清运车8辆、移动式垃圾箱168个,建立户用沼气池300个,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2013年,“突破三庄 带动西部”战略进入攻坚阶段,对西湖镇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湖镇把城乡环卫工程作为改善镇村面貌的民生工程,从“清垃圾、治污水”入手,聚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目前与已有40个村的80名保洁员签订了村庄保洁合同,并对铨元河、花崖河、响水河、圈河等13处主要河道进行了发包。如今,随意走近哪个村,不难看见身穿“黄马甲”的保洁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的身影。
时近中午,8辆垃圾清运车穿行在村村落落收集垃圾。“最多一天能拉到七八趟。”垃圾清运员刘兆华介绍道,各家各户产生的垃圾放进固定的垃圾桶内,由保洁员统一收集到垃圾箱内,由乡政公司统一安排运输员运送到垃圾中转站,经过压缩后由区环卫处转运到市指定垃圾处理点,保证了村居垃圾有人清、有地放、有人运,从而彻底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
资金是一体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该镇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引导作用,多措并举,破解资金难题。环境卫生整治费用由区、镇、共同负担,镇财政设立环境卫生管理专项资金,连同上级拨付的各项环卫资金,确保保洁人员工资足额及时发放。保洁员工资实行专户管理,每月报酬400元,其中基本工资200元,绩效工资200元,村两委负责基本工资考核,乡政公司负责绩效工资考核,将考核成绩与报酬挂钩。
环境的改善不仅让很多村民改变了以前的生活习惯,还悄然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小花崖村村支书焦安森颇有感触地说:“俺村里有个集市,过去散集后往往一片狼藉,村里要组织人打扫半天。如今不一样了,到俺村里来卖菜的,卖完后都会自己借个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今年来,该镇还开展了“清洁家园”和争做“绿色使者”行动活动,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环卫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许静 通讯员 乔祥明 许健)今年6月,东港区西湖镇久固庄村74岁的乡村医生席思栋领到了655元的养老金。自去年8月办理养老保险起,从医46年的他按月领取养老金。截至目前,该区有147名60岁以上...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