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乡土的呼唤 莘县农产品上行之路解读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于伯平
近年来,朋友圈、电商平台等逐渐成为农产品上行的渠道,互联网思维和开放合作理念在农村变得不再陌生。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非标准化生产、物流配送难、专业人才稀缺等阻碍农产品上行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莘县作为蔬菜第一大县,农产品上行压力很重,为此,该县构建农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与电商平台对接的新型营销体系,破解农产品上行之困。
●产品之困:目前,大部分农产品还没有成熟的品质控制标准体系,农产品上行面临着标准是否合规、质量是否安全可靠等问题。
●破题:给消费者“看得见”的放心。
装卸、称重、封装、启运……走进莘县永发蔬菜合作社的批发点,记者看到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永发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张宏钊告诉记者,为确保蔬菜供应安全,每车蔬菜起运前都必须接受质量安全检测,确保消费者吃到放心菜、安全菜。
“对于消费者而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放心购买的第一要素。”莘县十八里铺镇农技站站长吴兆国说,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在山东省率先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放心”瓜菜菌已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各大城市。此外,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莘县大力实施“43311”工程,强化监管水平。在蔬菜生产环节,莘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可追溯系统平台,通过运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从农田到餐桌”主体有备案、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标识、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信息可共享的全程化追溯。
“所有的数据,都被详细记录在数据库中,最后集成在每个产品独有的追溯二维码上。”吴兆国说,“正是这种‘看得见’的放心,使莘县农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物流之困:与直接由大车拉出去的传统销售模式不同,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只能通过快递解决,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发展。
●破题:冷链物流让生鲜农产品“容颜不老”。
生鲜农产品保质期较短,如何将高品质的产品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
对于农副产品来说,运输难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为此,莘县着力补齐全县冷链物流配送短板,快速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保障居民消费安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项目是农业农村部致力于提高农产品产区贮藏保鲜和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增强农民择期错季销售能力而实施的特色项目。2020年,莘县积极争取此项目,目前27个项目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年增加农民销售收入3200余万元。
据介绍,莘县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实施主体的27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项目总库容超过15000吨,其中,库容超过500吨的就有15个,已全部安装信息采集系统,与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信息采集平台联网,实现了数据自动上传。莘县也成为全市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项目投资最多、建设库容最大、信息化采集系统最完善的县。
●人才之困:目前,农村地区规范化、专业化、本土化的电商组织和电商人才依然缺乏。
●破题: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
“这白色的就是菌丝,过几天就可以把它栽植到培养基里。”在莘县莘亭街道杜庄村的益农信息社里,信息员杜清华正在直播上课。近年来,莘县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县建设了1116个益农信息社,基本实现村村全覆盖。该县在农资门店、便民超市、新型经营主体、电商从业人员中遴选了1116名信息员,健全了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实现了信息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网上营销齐头并进。
莘县益农信息社的县级运营中心,建立了莘县农副产品供需平台,统计种植大户种植品种、供应量、联系人等信息,通过各种产销对接群,及时发布信息,破解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该县积极树立电商典型,鼓励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对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懂理论、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新农人。
“这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大棚种植效率大大提高,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让莘县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吴兆国说。
新闻推荐
聊城市东昌府区贴心服务让人才安心发展 服务“有温度”,留人也留心
□本报记者高田本报通讯员王自前“从项目签约到现在半年的时间,我们的机器人产品即将发给客户投入使用。”11...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