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美 民风朴 气象新 全国文明村苏堂村印象

聊城日报 2021-01-04 10:00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于伯平

2020年12月28日,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村的荣誉室内,苏堂村党支部书记刘增民仔细整理着各种奖牌,“全国文明村的奖牌马上就发下来了,到时就放在这个最显眼的位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聊城市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乡村振兴提升了文明乡风,文明乡风滋养着乡村振兴。苏堂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庄。

干净、整洁,这是到过苏堂村的人对村子的第一印象,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楼房、一座座温馨素雅的庭院构成村中最亮丽的风景。

相对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是乡村文明建设的“拦路虎”。

“让村容村貌大变样,居住环境更优美,群众才能有幸福感。”刘增民说。

然而,对于村集体来说,要想实现村容村貌的改观,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谈。

为增加集体收入,刘增民带领村干部多次到寿光考察学习大棚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回来后,流转整合了400亩土地,建设了208座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当年全村蔬菜总收入就达到800万元。

村集体富了,村干部也有了干事的底气。2012年,苏堂村抓住政策机遇,按照“原拆原建”和“边拆迁、边建设、边复垦”的原则启动农村新居建设。仅用3年时间,苏堂村就旧貌换新颜。

中午12点,本应是吃午饭的时间,然而苏堂村的不少村民还在大棚里忙活。“大伙一心致富,心劲可足了。”刘增民告诉记者,目前,苏堂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0元,220户村民全部住上了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洋房。

收入的增加让苏堂村的村风悄然改变。“村民富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高了,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刘增民介绍,村民的腰包鼓了,邻里纠纷少了,善行互助多了,村集体的向心力也就凝聚起来了。

乡村文明当然不只是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村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引导群众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在苏堂村,记者印象最深的不是干净的庭院和整洁的街道,也不是房前屋后的绿化苗木,而是遍布村庄街巷的宣传标语。

“苏堂村的文明创建不是村干部唱独角戏,群众的主动参与是最强大的动力。”刘增民说。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苏堂村在培育乡村文明的过程中,提倡互动式的沟通和交流,着力激发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积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刘增民说:“苏堂村的文明乡风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我们将以获评全国文明村为契机,发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文明村庄建设中来,享受文明乡村创建成果,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新闻推荐

徐庄镇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苑莘)近期,莘县徐庄镇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推进辖区内重点项目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在项目建设工...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