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边角地 今朝经济田
■本报记者 李政哲
11月23日,在位于度假区湖西街道红庙村的一处地块上,10余名村民正挥舞着镰刀、铁锹,将一个个硕大的地瓜从地里翻出来。这块面积33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的土地,曾因长期闲置堆满了垃圾,让附近的居民头疼不已。经过聊城厚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综合治理后,备受诟病的边角地摇身一变,成了村民增收的经济田。
这块边角地紧邻聊城市南环路,垃圾常年可见,雨季泥泞难行,冬季杂草丛生、消防隐患尤为突出。“公司将这里平整后,种植了农作物,曾经的成片杂草、垃圾堆,被地瓜秧、萝卜秧取代。现在,种植的7万株地瓜已经收获,亩产2000余公斤。”聊城厚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发管理部负责人秦广军说。
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葛广军,手里提着一大袋地瓜,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以前这里看着就闹心!现在种上了经济作物,不仅看着舒心,还能增加收入。我在这里挖地瓜,一天能赚100元。”
在度假区,不少小区间的小块土地、道路与建筑间的空置地等零散边角地。这些边角地没有得到有效使用和管理,又不宜单独实施项目建设,往往还影响市容市貌。为此,度假区授权聊城厚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对全区边角地进行管理,拓展绿化空间,为民谋福利。
在湖西街道潘屯村附近,南环路与徒骇河交汇处东侧,这里水清岸洁、树木林立。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城区近郊的一处临时垃圾堆放点。如今,这100亩土地种上了7000余株海棠,被打造成全市义务植树示范基地,提升了城市品质和环境“颜值”。
边角地“重生”,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度假区已有220余亩边角地被重新开垦利用,让曾经的荒地逐渐焕发生机。
新闻推荐
■朱海波党员干部肩负一方发展重任,其学习能力强弱不是小事,而是大事,学什么、怎么学也不是个人私事,而是事关发展的“公事”...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