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种子”扎根聊城 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专题协商座谈会侧记

聊城日报 2021-10-21 10:26 大字

■本报记者 曹天伟

“要切实把政策的‘水’浇透,把资金的‘肥’施足,让更多科研创新的‘种子’扎根聊城这片沃土,茁壮成长。”10月9日下午,聊城光岳宾馆的会议室内,一场关于创新的“头脑风暴”正在进行,市委书记孙爱军的讲话在与会人员中引起强烈共鸣。

在当前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发展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聊城如何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事关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在这场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专题协商座谈会上,与会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踊跃发言,提出真知灼见。

培育创新主体

“‘独角兽’企业成长轨迹大致为初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建议聊城市通过整体谋划、分类指导、梯度培育、精准施策等措施,逐步完善产业层级梯队发展。”发言中,民建聊城市委主委、副市长马卫红围绕如何实现聊城“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提出建议。

近年来,聊城市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给予国家和省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大力奖励和扶持,培育了一批引领区域、行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8年底的158家增加到现在的268家。虽然增长幅度不小,但是总量仅占全省的1.84%,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功能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

市工商联主席张芙蓉建议,应全面引导、扶持企业自主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高端智库、学会等的技术交流合作,并充分利用聊城市现有的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开展高质量科技研发和产学研合作。

汇聚创新要素

创新离不开人才、平台等要素支撑。座谈会上,如何让更多创新要素向聊城汇集,成为与会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九三学社聊城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黄勇建议,聚焦产业发展、企业需求,优化“水城优才”“聊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人才政策体系,鼓励重点产业企业挖掘用好本土人才,引进、培育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积极打造青年人才聚集“强磁场”。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以来,聊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1家,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获批建设,去年还成立了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

就创新平台建设,黄勇建议,围绕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高质量布局建设一批高端产业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形成区域创新的增长极。

厚植创新沃土

参天大树离不开肥沃的水土,创新力量源于优良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聊城市围绕提升企业获得感、人才归属感,不断优化服务,持续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全力营造良好的引才、用才、留才环境。

尽管如此,聊城市在创新环境培育方面距先进地区仍有不小差距,存在政策效用发挥不到位、企业获得感不强等问题。马卫红举例说,近几年新出现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联合创新平台,在初创期难有充足的盈利,但又需要大量资金或技术投入,这就导致企业或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创新体的积极性不高。她建议,市级层面增加对创新创业共同体、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资金支持,精准帮扶企业联合创新。

张芙蓉建议,围绕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整合面大、量多、分散的各部门单位的相关政策,建立政策清单,送到民营中小企业手中,切实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实用度和落实度。

新闻推荐

让德育之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盛开

■东昌府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李钦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德育之花在...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