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聊城日报 2017-05-08 10:47 大字
在冠州梨园西南方约3公里处,有一处白墙红瓦的建筑物,这里就是冠县兰沃乡中心敬老院。

2011年,冠县残联开始依托兰沃乡中心敬老院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经过几年的运行,兰沃乡敬老院的残疾人托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打开了残疾人托养的新局面。“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学习、总结、创新,逐渐探索出了三条‘锦囊妙计\’。”兰沃乡敬老院院长兼冠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负责人杜广河告诉记者。

精细化服务暖人心

“和普通老年人相比,残疾人更为特殊,因此对他们的照料就必须做到精细化。”杜广河告诉记者,精细化服务是兰沃乡敬老院的一大特点。

在这里,服务究竟细致到什么地步呢?杜广河说,在为残疾人服务时候,工作人员要为他们(她们)洗手洗脸洗澡,穿裤头袜子,系扣子鞋带,以致于床底的鞋子怎么摆,晚上吸烟时打火机怎么保管等等。这些都要形成规范,采取“人对人负责,手把手引导”的方法,教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生活上,敬老院的菜谱每周都有变化,保证天天有肉菜,一天一个鸡蛋,一袋牛奶,水果蔬菜合理搭配。在穿着方面,棉衣、单衣、运动衣,棉帽、线帽一应俱全,脏了有人洗,破了有人缝,扣子掉了有人订。60吨太阳能集热系统,保障了全天供热水,残疾人天天能洗上热水澡。

寻找残疾人的“幸福点”

“残疾人群体比较特殊,但只要找到他们心里的那个幸福点,他们就会感到幸福。”杜广河说。

住在兰沃乡敬老院的这部分残疾人致残因素各有不同,有聋的、有哑的、有智力障碍的、还有执拗孤僻的,他们的心思也千差万别。“要想为他们做好服务,必须走进他们心里,学会沟通。”为此,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摸索出稀奇古怪的交流沟通方法。

有一位精神上残疾的病人,入院时连自己姓啥都不知道,穿鞋不分左右,系扣子不分上下。有一次,杜广河见他坐在门前的走廊上,走近前发现他表情难看,伸手一摸才知道发烧了。杜广河连忙让他吃了药。第二天,烧退了,他见人就笑。笑声中充满了对杜广河的感激之情。

创新辅助性就业模式

“我们帮助院里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让他们在劳动中找到价值感,帮助他们提升生活的信心,这也是我们探索残疾人托养方式中最具特色的一点。”杜广河告诉记者。

为了帮助残疾人提升生活的信心,兰沃乡敬老院决定通过提供就业机会的方式,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感和被需要感。想法虽好,却遇到了困难:有的残疾人存在智力障碍,有的残疾人肢体行动不便,兰沃乡敬老院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将合适的活儿分给合适的人。

如今,兰沃乡敬老院形成了文艺组、劳动组、卫生组、服务组等各个小组,还成立饲养、种菜、做豆腐、做鞋、编制、理发等小组。敬老院把残疾人编入各个小组中,明确责任人,由责任人帮助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目前,敬老院组织部分有劳动能力的院民种瓜种菜,组成蔬菜小组25个,共有80余人,其中残疾人7名,去年上半年收入了10万斤蔬菜,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

新闻推荐

清泉街道 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本报讯4月10日,记者走进冠县清泉街道刘东村,一条墙体文化宣传街映入眼帘,一幅幅墙体绘画手法精细、生动形象,内容不仅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还有诫子书、三字经等传...

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