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两处查拳分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揭秘刀光剑影背后的渊源与传承
早在2008年6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冠县查拳就榜上有名。2016年,莘县张鲁查拳正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聊城的武术项目再添传奇。查拳这一传统武术项目为何在聊城有两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查拳的招式非常漂亮,练好了武力值也很高。(资料图)
【冠县查拳】多个分支各有特色
“早在2008年6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查拳榜上有名。现在的查拳传人们也正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发扬光大。”市非遗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查拳出身“高贵”,“安史之乱”缔结了查拳与冠县千余年的缘分;查拳门走出众多“武林高手”,1200多年“武”出一路刀光剑影、众多侠肝义胆的武林宗师,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查拳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体系完备、流传广泛、习练者众多的少数民族拳种,素称‘南拳北腿山东查\’。”冠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
据介绍,查拳是我国武术长拳项目中的一个重要拳种,它由(弹腿)查、滑、洪、炮等组成,具有舒展大方,造型优美,快速多变,节奏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刚柔相济,攻守清晰等特点,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
查拳历史悠久,它经过数代拳师的传承发展,内容日益精细丰富,结构风格更加完善突出,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回民中间)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由于历代拳师的精心修练,总结创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张式、杨式、李式以及独具一格的常式等诸多流派,各式风格特点鲜明,并有各自的杰出代表人物,各式虽然风格不同,但拳法、拳理是一致的。不仅分支流派众多,冠县查拳还出过很多侠义之士。清初开始,一批大师级人物的陆续登场。最早扬名立万、建功立业的当属查拳宗师、冠县的“飞腿沙亮”。
【莘县张鲁查拳】侠义之士辈出
而距冠县不远处,莘县张鲁查拳也是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而且与冠县查拳渊源深厚。清初前期已流行,遗憾的是因为时间久远已无考证。
据师传记载,清嘉庆年间,冠县查拳宗师李老崇(聪)张乾,马胜和张进堂及邱县陈村黄丙星相继来到张鲁传授查拳,在他们的精心传授下,张鲁的查拳得到了发展,培养出了查拳大师蔡长青,尊称老蔡四老师(李老崇的学生)老李二老师(名不祥,是黄丙星的学生)以及传为佳话的杨武老师(杨学德是张乾的学生),马现龙,铁胳膊李新成等查拳大师,对张鲁的武术发展和周边省地区都做了贡献,如杨学德大师就是聊城地区传播人,民国时期有查拳大师常振芳、张西太和后来请到张鲁清真寺主持大阿訇李维清,都先后在张鲁传授查拳,使张鲁的查拳更加精湛了。
查拳既能防身又能健身,因现在社会,经济为主,忽略了查拳的防身健身作用,有些拳师拳艺已荒废,如再不挖掘整理,恐难恢复张鲁查拳的风貌。与很多现存的非遗项目面临同样的尴尬处境,查拳的传承并不乐观。
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动荡年间,家家户户习武防身。现在正是和平年代,而孩子们从小又送进了学校,能有机会学习武术的机会越来越少。
而查拳传人们最担心的不光是传承,虽然很多看过查拳比赛和表演的武术学者都曾赞扬,“查拳招式很美,姑娘打起来尤其漂亮。”但查拳的威力越来越难继承和发展,留下来的多是招式。岁更月替,世事沧桑。一代又一代曾经叱咤武林的查拳大师们已悄然走入历史,只留下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和一份宝贵的遗产——中华查拳。
新闻推荐
本报聊城月日讯(记者邹俊美通讯员王欢)为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全县环卫工人做好事实事,月日,团冠县县委举办“寒冬送温暖关爱环卫工”冠县首批社区青年志愿服务...
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