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担当 甘奉献 讲公开
□孙亚飞王迪报道冠县清水镇杜行村党支部书记路兴良(中)正在查看村内轴承企业生产状况。□本报记者王兆锋孙亚飞本报通讯员王学广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冠县将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通过抓选育、重激励、促增收、建制度等方法,一批德才兼备的领头人涌现了出来。9月17日,记者采访了其中三位,他们如何干好村支书的经验,或给人们以启示。
打油诗背后的担当
村情:清水镇杜行村,建起全县第一个村级工业园,目前已达500亩,有70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去年工业产值8亿元,实现工商税收800万元,村集体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而在1995年,村集体靠借债度日,人均纯收入200元。
路兴良(杜行村党支部书记):先说几句打油诗:“小小村官真是难,官小事多在一线;为官一任富民责,脚踏实地求发展;土地流转定乾坤,工业强村目标坚;为民奉献无悔怨,说啥不做太平官。”要当好村支书,心里要有事,眼里要有活;要有追求的目标和不服输、肯吃苦、敢于担当的精神。
1995年3月,我放弃镇计生办主任的职务,回村任支部书记。面对既穷又乱的村,我没有气馁,决心闯出一条路子,带领村民致富。这个路子既要符合村情民意,又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三点缺一不可。
思路来自于“扰民事件”。村民反映,村里的几乎轴承加工户,在自己院子里搞轴承加工,噪音影响到其他村民。这给我一个启发:我村和全国最大的临清轴承市场离得较近,也有村民加工轴承,可以建村级工业园,发展工业。这一想法遭到大部分干部的反对,理由是村里没地,建起来只是富了少数几个老板,对村里没多大好处。作为村支书,眼光要放远,我苦口婆心给他们讲建工业园的好处,统一了班子思想。利用废弃坑塘启动建设村级工业园。平整土地、架电、硬化路面,个中辛苦,一言难尽。但欣慰的是,工业园顺利运转,规模越来越大。
2009年,为工业园二次创业。村两委决定整合土地资源,进行土地流转。有人说这样做不行,不符合哪个条条框框,我的压力也很大。但我想,没有非议的领导不一定是好领导,没有争议就不会有发展。只要我们的出发点问心无愧,有利于村庄经济发展,就要坚定不移走下去。经过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全村3000多人全部加入土地合作社,3天流转工业储备用地600余亩。
2010年和2012年,两届全国轴承锻件产品贸易洽谈会的活动地点也都被俺争取了下来,这让村里企业的名气呼呼往上窜。现在,俺村已经成为“中国轴承锻造第一村。工业园年加工轴承钢20万吨,安置本村2000名农民就地就业,平均年工资3万元;随着园区产业链的拉长,又带动其他工商户300多户。
沙荒地缘何变成生态示范园?
村情:斜店乡辛庄村有800亩沙荒地,只要一起风,漫天沙尘,栽下的苗露了根,平整的沙丘又起来了,村里人都说,在辛庄靠土地养活不了人。现在,一座生态农业示范园出现在沙荒地上。
李振高(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农民对土地失去了信心,起初,我也是愁得慌,后来我就琢磨,农民还是不能离开土地,而治理沙荒地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水。那就打井补水。当时村里也没有钱打井,所以我找到班子里另外4个人,商量自掏腰包。我们5个人每人拿出了3000块钱,给村里打了3眼井,解决了100多亩土地的用水问题。
仅种玉米小麦,村民很难富起来,可是村里没有钱,再好的项目也难办。为了解决资金困难,我们将村里的一处砖窑租赁了出去,每年有8万元的收入。我多次租车带领村民到寿光等地取经学习,2008年至2009年之间,就是在这片令村民绝望的沙荒地上,40个温室大棚建起来了,长山药、西红柿、辣椒等作物每年能为村民带来四五万的收入。在外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村里70%的村民都在种菜。
因为我们埋头苦干干出点成绩,引起了冠县烟草专卖局的注意。2012年9月,该局实施生态村富民工程建设,选中了辛庄村这片沙荒地,并出资200多万元,在这里建起了占地1200亩的冠县金叶生态农业示范园,应村民们的要求,我被推选为园区负责人。平整土地、引水打井、修路架电……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辛庄村就发生了巨变。如今,一年一茬西瓜、一茬黄瓜或茄子,辛庄亩均收益最少一万元,是2012年的3倍。
当好村支书,就得无私奉献,这样大家才会信你,跟着你干。我有工程队在外面干工程,经济条件较好,烟草专卖局每月给我4000元的工资,我一分不往自己兜里装,都给村集体。我还自掏腰包,给村民请来了技术员和管理员。县里给我涨的工资,我也平摊给了村委班子的成员身上。
村集体有钱后怎么办?
村情:柳林镇北街村,村集体资产已达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8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38万元。
韩振成(北街村党支部书记):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村里有了钱,村干部就不那么好当了。当年我带领村民搞车队,村集体赚到了第一桶金。随着不断的发展,现已有13家民营企业落户俺村。村集体将一部分资金入股企业,村集体每年能得到50万元的分红。
村里有了钱,村民却对村干部没有一点猜疑,这源于“钱袋子向群众敞开”的办法。管钱的不能花钱,花钱的不能管钱,这就杜绝了领导干部“一支笔”的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会计不经手集体开支一分钱,一切花钱事务由当事人亲手签字后,由负责分工的干部经手签字,再交支部书记把关签字,最后由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后,会计交镇经管站报账。
除此之外,村内重大事项由党支部提议,村委会商议,监督委员会评议,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这样做,可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而且村务即时张榜公开,能够让村民明白,让干部清白。
村里有了钱,除了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自来水费、农业水费、农业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新农合医疗费等全部是村里承担,就连按城市标准进行的电改,也是村里掏的钱。每年,每位村民都会得到福利费100元,60岁以上老人再发100元慰问金,要是哪家的独生子女考入本科,男孩奖励5000元,女孩奖励10000元呢。
■书记点评在选好、用好上下工夫冠县县委书记牟桂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离不开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这3位村支书,是冠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代表。要使村支书的作用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应该在选好、用好上下工夫。
针对村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不高、来源渠道单一等突出问题,冠县通过拓宽来源渠道、严格标准选配、加强教育培养等措施,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
冠县建立四项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双诺双述双评制度,实现设岗定责有目标;建立报酬待遇合理增长机制,实现安心工作有保障;建立政治关怀激励机制,实现成绩突出有前途。建立社会保险补贴机制,实现离退之后有所养。各项待遇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地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张婧本报记者张思凯国网山东冠县供电公司有这样一位农电工,他在部队是优秀士兵、射击能手,退伍后服务农民用电17年如一日,还热心公益、捐钱献血……他就是被当地老百...
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