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园 奏响致富曲

聊城日报 2021-03-24 09:28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桐通讯员赵延慧

打叉、盘头、吊秧……3月4日,走进高唐县赵寨子镇四季青生态园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棚内种植工作人员正抢抓时机做蔬果秧苗的整理工作。此时的西红柿苗已经开出了淡黄色的小花,西瓜的秧苗也孕育出饱满的花骨朵。

都说人勤春来早,田间农事忙,眼前田间地头热闹非凡,大棚里也不例外,秧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大棚洋溢着浓浓春意。“近年来,农业发展有了新突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逐渐增多,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一座座大棚成了我们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四季青生态园的负责人张新说。

张新有8个高标准智能化的墙体温室大棚,均种植了西红柿,每棚约2700株。有2个钢架结构日光大拱棚,棚内种了西瓜苗,每棚约8000株。“现在正是果蔬生长的最佳时节,等4月中旬所有的果蔬成熟后,就可以采摘进行对外销售,还可以开展观光采摘活动。”谈起发展前景,张新不禁笑了起来。

赵寨子镇响应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号召,支持当地发展特色、优质、创新的新型农业,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为村民快速踏上乡村振兴致富路指明方向。同时,聘请县农科院蔬菜、瓜果、土肥等多个领域的顾问专家,定期到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为合作社成员及合作社周边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据了解,四季青生态园引进了手机一体化控温设备,不管人在哪里,只要拿着手机,就能够在手机上实时掌控大棚里的湿度和温度。此外,为了彻底不用药剂,大棚内配置了臭氧机,用臭氧机处理过的水给蔬菜喷雾浇灌三次,即可实现杀虫和消毒。

“我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外出打工,现在在棚内干点活,不仅学到不少高科技种植技术,还能照看家庭,有一份收入,真是一举多得。”在棚里干活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附近村民,说起大棚种植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每个人脸上都笑意盈盈。“现在真是赶上了好时代,跟上了振兴乡村的步伐,过上了小康生活,这要放在以前,咱想也不敢想。”

“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对新品质的蔬果情有独钟,四季青生态园的大棚蔬菜基地建设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健康生活的需求,既丰富了咱老百姓的菜篮子,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了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新引擎。”赵寨子镇农业技术站农技顾问韩金文说。3月4日,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在为西瓜吊秧。□刘桐

新闻推荐

这个青岛人为何来高唐种大棚

青岛人鞠建雷,在高唐租种了22个扶贫大棚。从青岛到高唐,有400公里的距离。鞠建雷为何选择在高唐县种大棚?他的到来,对高唐县...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