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对烈士的忠心,就要守住对英雄的崇敬” 父子两代守护烈士陵园六十余载

大众日报 2019-09-18 09:46 大字

□本报记者孙亚飞

高唐县琉璃寺镇徐庙烈士陵园守陵人张日平指着陵园40余平方米的门岗值班室告诉记者,从他的父亲张洪珠去世后,他与老伴便长居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父亲临终前,让我一定守好‘老人’们。在父亲看来,这里是祖坟;在我看来,这里就是家。”

在张日平的记忆里,父亲张洪珠每天都拎着木棍坐在马扎上看园,每当有羊来园中吃草,他都会用木棍驱赶。

“父亲最看不得牲口踩踏烈士的墓地。一次一只羊跑到园子里吃草,被父亲不小心打断了腿,羊的户主来找父亲理论,说‘天天看这么紧,那是你家坟吗?’父亲当时告诉他,这里就是我家祖坟,只要有张洪珠在,谁都别想在这里放羊。这话传出去后,也就没人敢在这附近放羊了。”张日平说,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张洪珠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结束后,张洪珠被安排到当时的济南柴油机厂工作。一次回乡探亲,张洪珠得知牺牲在村中的48位烈士无人守护。1955年,他毅然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选择回乡做了一名守陵人。

“当时的陵园,是村里最洼的荒地。每次下雨,别人都往家里跑,我就得往陵园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看到年迈的父亲戴着草帽、披着塑料布,独自一人在大雨里给陵园排水。当时陵园没有路,父亲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墓地里挪动……”回想起父亲曾经的贡献,提及此处的张日平突然哽咽了。他说,父亲当年最大的心愿就是修缮好陵园,给烈士一个像样的家。

自打张日平记事起,父亲张洪珠便带着他吃住在陵园,日常除维护烈士墓外,还在园区奠基、铺路、除草、种树。1990年,琉璃寺镇党委、政府筹资12万元,重新修建起了陵园大门、院墙、值班室。张洪珠这才带着张日平从一间小破屋搬到新建的值班室。

2012年初,临终的张洪珠交代张日平一定要守好陵园。这位从小在陵园长大,亲眼见证陵园从一片荒地到日渐规整的孩子,郑重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成为徐庙烈士陵园的第二代守陵人。

2012年5月,高唐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490万元,在原址重建烈士陵园。“‘老人’们的坟墓从土疙瘩变成了大理石。陵园内不仅硬化了路面,还增设了陈列馆、公墓、纪念碑、碑廊、池塘等。现在的陵园景色,真的是父亲在世时都不敢想象的。”张日平感慨。

如今,60多岁的张日平与妻子已在陵园生活多年。每天临睡前,张日平都会打着手电在陵园内查看一圈。每天清晨,张日平都会仔细清理陵园每个角落。每逢清明节或寒暑假,张日平还要负责接待前来瞻仰、学习烈士事迹的党员、学生,而此时,他也会给自己现年七岁的小孙子讲一讲烈士们战斗的故事,讲一讲老爷爷守陵园的往事。

整个采访过程中,张日平一直称呼沉睡在此的烈士们为“老人”。张日平说,父亲称这里是祖坟,这里住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既然选择做一名守陵人,就要守住对烈士的忠心,就要守住对英雄的崇敬。他也会像父亲一样,把48位烈士的英勇事迹讲给每一位来园参观的人听。

“有一年,一群武警官兵来扫墓,把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幕,让我突然觉得作为守陵人并不孤单。”张日平欣慰地说。

新闻推荐

高唐县政府领导带队外出学习解放思想

本报讯8月4日至7日,高唐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奎忠率领高唐县考察团一行70余人赴青岛、日照、诸城、临沂、滕州、济宁、泰...

高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