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三策”倒逼干部转作风
□本报记者王兆锋李梦本报通讯员刘博苗保田
市县“一把手”蹲点写报告
以个案化解带动成批性问题解决
9月23日,聊城高新区韩集乡张会所村村民赶到村委会大院,排队领合作社统一配发的竹竿、塑料布,大伙儿准备建葡萄大棚。村支书张彦忠说:“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购买,能为村民省下10多万元。村里葡萄大棚今年一下子种了200亩,亩均年纯挣1.5万元。”
这是4月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在村里蹲点调研的成果之一。在张会所村蹲点调研3个昼夜后,林峰海认为该村“吃饭靠种地,花钱靠打工,困难靠救济,干部靠觉悟”——“四靠”缘于村集体没有一分收入。随后,他协调帮助村民建起合作社,带领农民种葡萄致富。借助解剖张会所村这只“麻雀”,林峰海开始思考如何加快全市农村经济发展,认为亟需加快农产品调整、引导农村组合起来自主创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聊城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带头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撰写“调研手记”,写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制定改进措施和办法。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也积极开展蹲点调研活动,以个案化解带动成批性问题的解决。
冠县城中村许三里村一度因宅基地问题上访。崇文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吴景博“沉”到村里,4天走访了所有村民,认为以往的处理意见与村民诉求差距太大。他汇总村民意见,提出了“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保护群众利益,允许村民就地上楼”的解决办法,经冠县县委批准,村委会通过,村民们欣然接受。
受这一个案启示,冠县探索出“乡村融合一体推进”的办法:把乡镇所有机关党员干部编成若干驻村指导组,每个指导组联系3-5个村庄,指导员与村里的党员一块征求意见、一块查找问题、一块剖析整改。目前,冠县各乡镇(街道)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7997条。
“消灭”收入3万元以下村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成考核指标
高唐县固河镇前辛村的党员群众格外高兴:一是村办公室添置了农民喜欢的图书,二是村健身广场投入使用,村支部还为秧歌队购买了音响和服装,傍晚老大妈小媳妇的秧歌又扭了起来。村支书周万青说:“多亏了上级下拨的运转经费,原来苦于没钱给百姓办的事,现在都能兑现了。”
农业大市聊城,将促进村集体增收作为抓基层党建的重点。聊城现有年经营性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村3176个,其中空壳村117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苦处,表现之一是基层党组织想为村民办事而“有心无力”,基层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
今年,聊城下决心“消灭”3万元以下的村,对这些村实行财政“兜底”,每村补齐3万元,确保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同时为群众解决一些急事、难事。3月底,市级财政2460万元与县(市、区)配套的7351万元,一起划转乡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该项经费将由市、县财政每年列入预算,县(市、区)组织部门实行封闭管理。
“输血不是目的,提升造血能力是根本。”市委组织部长杜昌伟说,聊城每年对村级经营性收入增加的村,专项经费补助数额相应减少,节余部分由县(市、区)组织部门制定政策,作为村级党建工作奖补资金。
目前,聊城市已将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作为乡镇、村级党建考核的重要一项,以确保今后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只增不减,借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功能。
4000余“第一书记”派驻农村
“有文化、有热情、呆得住”的村支书挑大梁
9月18日,莘县燕店镇东孙庄村的宏源蔬菜瓜果合作社当家人、村支书王俊国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人参果”“老寿星”模具:“香瓜套上模具,长成造型别致的礼品瓜,一亩能收13万元。”
王俊国牵头创办的宏源蔬菜瓜果合作社,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发展瓜菜大棚1300多亩,440多户农民受益。他还推广技术、配送种子,在省外发展香瓜大棚近千亩,300多村民外出传授技术,一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
像王俊国这样,一批“有文化、有热情、呆得住”的村支书在莘县农村“挑起了大梁”。莘县实施支部书记队伍升级换代工程——今年,对倒排出的136个后进村集中整顿,使全县1154个村全部换上了群众满意的村支书。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聊城环环相扣打组合拳,整顿后进班子的同时,将省、市、县、乡各级选派的4000余名“第一书记”派驻农村,抓党建、解民忧、促发展。
干部限时蹲点调研、省市县三个层面配齐基层班子、筹集基层党组织运转资金……聊城创造的这套“强化基层工作法”,倒逼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新闻推荐
□王建报道1月5日,孔合俊(右)同工作人员一起将刚采摘的杭白菊进行分量处理,以方便向合同商供货。□孙亚飞赵永斌张巧1月1日下午,记者在高唐县尹集镇孔张村,见到了紫...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