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街道: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

聊城日报 2021-01-04 10:13 大字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兴国通讯员刘杰景美丽)“我现在自己承包了大棚,一年能比过去多挣3万元。”“帮扶干部推荐我到工地当门卫,每月工资2000元。”“村干部领着我去参加企业招聘会,现在我被公司录用了,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2020年12月27日,记者到东阿县新城街道采访,和这里的贫困群众聊起现在的工作生活情况,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生活质量有了稳定保障。

2020年,新城街道202户贫困户都住上了新居,幸福指数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的日常收入,提振他们的生活信心,写好百姓安居乐业新篇章,街道党工委着眼于贫困群众的就业需求,多措并举推动就业扶贫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去年,曾长期依靠上级补贴过日子的卜庄村贫困户卜令富,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承包大棚种植黄瓜、芹菜、西红柿等蔬菜,一年下来,收入近3万元。曾经因为照顾患病的儿子无法外出工作的卜令富,如今一边照料儿子,一边在家门口书写着自己的致富经。

崔赵村的贫困户崔希恩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门卫的工作,工作单位离家不到一公里,每月收入2000元。提起这份工作,年近花甲的崔希恩笑逐颜开地说:“收入稳定了,心里也踏实了!”

如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在新城街道已是常态。在新城街道各级党员干部的共同帮扶下,该街道已有4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着崭新的未来。

新闻推荐

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 东阿县跑步完成“以工代训”惠企政策

本报东阿讯12月15日早8点,东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已经在企业服务窗口就位,准备好为前来申请以工代训政策的企...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