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阿贫困户的互助朋友圈

聊城日报 2017-05-08 10:47 大字
□本报记者 张 洁

本报通讯员 崔 颖“我这条胳膊不敢伸,有关节炎,以前还摔过,多亏桂芹照顾我……”东阿县陈集乡曹屯村李仁凤今年80多岁了,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5月6日,陈集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免费上门给她查体。站在老大妈身边帮她挽袖子的是郑桂芹,她也是该村贫困户,但郑桂芹还有一个身份,是李仁凤大妈的护理员。正在给老人查体的医护人员告诉郑桂芹,李大妈血压稍微高点,改天再量一下,如果一直高的话就得按时吃药了。

贫困户也能请“保姆”吗?曹屯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同军道出其中的缘由:“这是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探索出的贫困户帮助贫困户的邻里互助机制。经过征求全体村民的意见,在贫困户当中找了四户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有责任心的群众作为帮扶人员和护理人员,对其他贫困户进行帮扶,实现邻里互助。实行邻里互助机制,既可以让帮扶人员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提高收入,又可以使被帮扶贫困户得到全面管理照顾,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现在,护理员每月可拿到陈集乡发放的300元补贴。郑桂芹阿姨今年67岁,但身体很硬朗,很乐意从事护理员这份工作。”

郑桂芹告诉记者,“护理员这份工作挺好的。每天早晨起来,我过来问问老人们吃饭了吗,帮他们扫扫地,陪他们聊聊天。每天跟串门一样来几趟,看看老人还有什么其他需要。”

邻里互助机制让农村贫困户有了自己的“互助朋友圈”,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效果明显,目前东阿县已经开始全面推广。近日,该县发布了农村公益扶贫岗位招用公告,面向建档立卡的农村人口招用公益性岗位130个,其中邻里互助岗位90个,主要在乡镇(街道)贫困村从事养老服务、五保户服务等邻里互助工作,打造更多的互助朋友圈。

●记者手记

东阿县积极推邻里互助机制,是一条“养老+扶贫”互助式养老脱贫新路径。

政府出钱出力,让有劳动能力、相对年轻的贫困人员照顾年龄较大的贫困老人,既提升了贫困老人健康系数和安全系数,也让参加护理工作的贫困人员有了固定收入,同时也弘扬了孝文化,在农村倡树文明新风。

此外,“释放劳动力”也是这种模式的带来的好处。打造“集中改造+邻里互助+乡村文明+社会和谐”同步提升新模式,可以让一部分劳动力解放出来,按照平均每个村可解放3名劳动力计算,全市6000多个村可解放劳动力近2万名。

新闻推荐

三位村支书的“种植观”

□本报记者张洁本报通讯员陈效习戴琛近日,记者在东阿县陈集乡农村采访,发现许多干部群众的种植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农村发展的领头人——村党支部书记的引领示范,已成为农民调整种植...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