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兜底 生活无忧——— 上楼之后(民生保障篇)
□本报记者 万京华 杜娜
物业费、取暖费、燃气费……住上楼之后,生活环境虽有了很大改善,但各种费用开支也增加了不少,居民们不会为此犯愁吗?
“犯啥愁?一点也不愁!”听了记者的疑惑,南姜庄社区的李勤实连连摆手,他说,为了让居民们都能过个暖冬,南姜庄社区给每口人300元的取暖补贴,“我和老伴住的这套房子84平米,村里补贴俺俩600块钱,俺自己才交千把块钱。以前一冬烧炭也得花这些钱,还冻得舒不开身,现在冬天屋里和春天似的。”
“不光不多花钱,还能从村里使钱呢!”李勤实掰着指头给记者数算起他从村里领回来的其他“福利”,“俺村里每人每年免费用5立方水,每口人补助10立方天然气,村里还给每个人都交了新农合。”李勤实满意地说,“我今年69岁了,村里每个月发给我60块钱,明年满70岁了,一个月又多领10块钱。老人节的时候,村里还给发花生油、茶叶。年底,我和老伴每人都能从村里领回1600块钱。使了钱,心里可恣了。”在大桥社区,每人都可以在年底从社区领取1000元钱,6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社区免费送一个生日蛋糕,还给安排一桌价值600元的寿宴,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可以免费吃午饭。
在小故事社区,不仅每人每年领取1500元钱,中秋节,社区还会给每人发一张仁和超市面值200的购物卡,70岁以上的老人一日三餐在社区里免费就餐,80岁以上的过生日社区就免费送一个300元的大蛋糕。
虽然失去了土地,然而有街道、社区“兜底儿”,鹏泉街道的这些“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反而更有保障了。
然而,“兜底儿”的资金从何而来?又能否持续呢?
对于此,街道党委书记刘建胸有成竹。他告诉记者,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为保障老百姓的长远生计,鹏泉街道支持程故事、大桥、冯家林、大故事、李陈庄等14个村居建起了村级工业园,这些工业园已成为村里集体收入新的增长点,2013年,全街道有10个村居纳税过百万元。
“我们社区每年净收入1200万元,其中有720万元是两个工业园带来的。工业园就是居民的‘铁饭碗\’。”程故事社区党委书记亓立营说。利用这部分收入,程故事社区除了给居民有几千元不等的分红,还每年为居民发购物卡等。
“改造以后,要保住村民吃饭,必须上项目,抓经济。”大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孙洪修说。从2007年开始,大桥村通过集体送股和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投资建设工业园,盖起了6间占地20亩的标准厂房对外租赁。一间厂房一年租金50多万元,目前有860户村民享受到分红。“没了地,咱当时心里真是没了底。但村里有了工业园,俺真是踏实了很多。”居民李会笃高兴地说,“我入了10股,每年分了2000多块钱,现在就又住上了新楼房,(下转3版)
新闻推荐
□通讯员 吴秉函“群众的利益无小事,我们最大限度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鹏泉街道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