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儿媳乐意回家过年了
□王国栋报道“一池三改”政策实施后,茌平县杜郎口镇南陈村的村民杨桂清做饭用上了清洁无污染的沼气。□本报记者李梦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王国栋孙洪峰
元宵节,李康一家三口吃过中午的团圆饭,下午回了武汉。李康一家三口在老家住到元宵节才走,在茌平县杜郎口镇南陈村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为啥?因为这几年李康一家一直都没回来过年。
“为啥儿子儿媳不愿回来,还不是咱家里的‘土厕所\’闹的。”李康的父亲李传旺说。“儿媳妇常年在城里生活,习惯了马桶抽水式的卫生间,而咱农村的厕所夏天臭,冬天冷,难怪儿媳妇会不适应。”
“前几年在家过年的时候,俺小孙子还因为半夜守岁尿急,天寒地冻的,没穿衣服就跑出去上厕所,结果当晚就着凉发高烧。从那之后,好几年儿子一家都留在武汉过年了。”李传旺无奈地说。
“去年5月,村里推广改厕、改厨、改圈的‘一池三改\’政策,俺第一个就报了名,建起了标准的三格式沼气池水冲式厕所。”李传旺指着干净无异味的新厕所说。用了几十年的旱厕彻底“变了脸”。“今年春节前,儿子一家知道了村里改厕的信儿,早早就回来过年了,一直住到元宵节才走咧,俺们老两口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改厕”不仅为李传旺过年留住了儿子儿媳和小孙子,家里增收节支的效果也很明显。老李掐着手指头算起了账:“新厕和8立方米的沼气池连着,大小便、洗衣洗菜等产生的生活污水,流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既能照明又能烧水做饭,沼液、沼渣还能当上大棚的农家肥。沼气池一年能供占地3亩的大棚用肥,节约化肥农药开支1000多元;沼渣、沼液等制成农家肥提高了地力,产量质量大幅提高,大棚增收1000多元;一年产生沼气800多立方米,合计下来,一年能省三四千块钱呢。”
像李传旺家一样,南陈村长期在家居住的30多户村民都完成了改厕工程。目前,茌平累计投入640万元,按照每户补助170元的标准,发展二格三格发酵池水冲式厕所4500多户,沼气池改建水冲式厕所6000户,涉及全县14个乡镇100多个村,受益群众7万多人。
新闻推荐
□记者王兆锋通讯员郑兆雷报道本报茌平讯3月27日,记者一踏进菜屯镇张贾村村民庞荣明的鲁润有机草莓基地,就被一块写有“采摘价格:每斤30元”的广告牌吸引住了。卖出肉价的草...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