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茌平推广“慢农业”

大众日报 2016-04-16 19:47 大字

□记者王兆锋

通讯员郑兆雷报道

本报茌平讯3月27日,记者一踏进菜屯镇张贾村村民庞荣明的鲁润有机草莓基地,就被一块写有“采摘价格:每斤30元”的广告牌吸引住了。

卖出肉价的草莓咋长的?钻进一个大棚,实地探看:千株青苗映衬起红艳艳的草莓,摘下一颗轻咬一口,细腻、绵软的果肉,竟有淡淡如同奶油的芬芳。最让人称奇的是,草莓大棚里有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飞舞。“有了它,就不用费时费力地‘点花\’了。”庞荣明手指大棚东南角一个蜂箱介绍。

“点花”是大棚草莓种植中一项极辛苦的工作。已种草莓2年的庞荣明,共有10个草莓棚,每棚栽有草莓苗2000多株,一茬花有几万朵,而且时间集中。大棚相对封闭,风吹不进,影响了草莓授粉,只能人工用激素“点花”,一小朵一小朵都得点到。最郁闷的是,这样辛苦“点花”,结出的草莓因为授粉不充分,容易出现畸形果。而现在,一个大棚一箱蜜蜂就全解决了!

蜜蜂“帮忙”,再加上完全按有机标准种植,自然成熟,这样的草莓去年最贵时,每斤卖到40元,单棚收入超过10万元。

县农业局的同志介绍:如今不少食材看起来颜值很高,吃起来口感却一般,大都是“速成”的种养方式“闹的”。他们推行“慢农业”,初衷就是让农业在慢中提质、以质取胜。

去年初,该县开始尝试“慢农业”:14个镇街挑选出10多个农业合作社、1000余个种养大户作为试点,在完善韭薹、大蒜、鸡鸭等20多个地方种养规程的基础上,立下“规矩”,要求种养过程一律不用化肥、添加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物质,饲喂、种植全程记入“种养档案”,上市前须经县乡村质检员联合“把关”认证。

“慢农业”很快得到推广。去年,庞荣明定植草莓苗之初,就在大棚吊起七八十块黄板,专门捕捉飞虫,还推广灯光诱蛾等20多项“土办法”,这才有了草莓的高“颜值”和优“气质”。贾寨镇佳美果蔬合作社理事长贾国义,带领200多名社员采用豆饼发酵肥、沼液等种植大棚葡萄,硬是让“贾寨葡萄”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目前,参与试点的合作社、农户已增加到20余个、1500余户,纳入“慢农业”计划的圆铃大枣、贾寨葡萄、肖庄韭薹等农产品成功进入物美、银座等大型连锁超市,全县通过“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达到146个,价格均比先前提高3成多,亩均效益跃升到5万元。

新闻推荐

立体间作改良土地沙化

□王世翔赵玉国报道初夏时节,茌平县德盛农林果蔬科技农场的工人们忙着播种花生、地瓜。当地根据土地沙化的实际实行林果、瓜果立体间作套种。今年种植花生、地瓜各50亩,改良...

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