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没钱也能开“大铁牛”
□记者王兆锋通讯员郑兆雷报道
本报茌平讯“这台雷沃M1354—G型拖拉机刨去补贴,也得14万多。俺没花一分钱就开上了!”10月28日,茌平县杜郎口镇北陈村西,一辆蓝色“雷沃”拖着红色“小麦深松施肥播种一体机”刚停在地头,来自乐平镇北大吴村的机手吴正民就“炫耀”起来。
原来,“雷沃”补贴前的20.5万元花费全是茌平县丰源农业种植合作社出的,是设备的所有权人,有设备使用权的吴正民却不用出资。“丰源”与吴正民签订为期四年的合作协议,5.9万元的购机补贴归“丰源”,除拖拉机外,“丰源”还提供深松机、旋耕犁、播种机等全套家什并统一安排作业任务,吴正民则只需承担设备使用期间的用油、维修、养护等费用,收益由双方协商,按作业费的1:2、4:1等不同比例分成。以北陈的小麦播种为例,政府每亩给作业费60元,其中20元归吴正民、40元归“丰源”。协议期满,还可续签。
吴正民说,这种方式让没钱的机手也开上了“大铁牛”。去年6月,开了8年小拖拉机的他想换台100马力的。结果一打听价格,11万元!当时心凉了半截。幸好,“丰源”很快相中了他。
茌平县农机局局长张立冉分析,大型农机之所以推广难,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农民缺少资金买不起,一辆拖拉机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单靠种地钱不凑手;再就是农民担心购机之后没活干,好不容易买来的农机,要是一年干不几天就闲起来,那可砸了!
去年秋,茌平县在坚持购机补贴的同时,又尝试将原来补贴给机手的作业补贴直接补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与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机手“分成”,“政社联手”破解农机推广难。他们把全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试点县、省农机深松试点县等项目涉及的20多万亩农田统一“打包”,整合2000多万元作业补贴,面向社会招标,“抢”到大订单的“丰源们”随即掀起购机热。县农机局的同志介绍,过去135马力的拖拉机一年也就添上一两台,今年135马力的猛增了70多台,全县大型农机跃升到1950台,其中2/3为100马力以上。
购机之后,合作社很快与农民机手签约,初步形成“政府推进+合作社运营+机手参与”的多赢模式。为强化监管,县里在农机局建立起监管平台,合作社在每台拖拉机上安装了质量监测仪,通过无线网络实时监管农机作业状态并进行作业量计算、作业质量分析和面积统计,确保作业保质保量完成。
没钱也能开上“大铁牛”,会不会有人欢喜有人忧?“丰源”理事长马思建介绍,丰源现有17台大型拖拉机,每台机器每年深松作业面积接近3000亩,每亩40元作业费,其中30元归合作社,算下来2年就能收回设备投资;而“签约”的17名机手刨去用油等成本也有可期收入,一季下来1万多元的进项没问题。
农机农艺的融合由此加速。“小麦深松施肥播种一体机”能把三个生产环节缩减为一个,过去小马力的拖拉机拉不动,今年“丰源”用135马力的“雷沃”,仅在杜郎口镇就有2000亩采用这种技术;小麦免耕精量播种,喊了好几年动静不大,今年8家合作社一次购进“免耕镂”600多台,全县81万亩小麦“覆盖”了70万亩。
目前,小麦耕种收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6%以上,小麦、玉米的亩产分别达到539公斤、646公斤,最终受益的还是农民。
新闻推荐
□李雯温华琴报道日前,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右),在缘泰木业有限公司进行客户回访。□记者王兆锋通讯员李雯乔索明杜军报道本报茌平讯2015年...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