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上一个电话,法官来到咱家

大众日报 2015-12-16 21:25 大字

◆在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茌平县人民法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精神,不断转变执法观念、创新法治思维,积极探索以“巡回审判点”、“平安特派员”、“第一书记”为便民措施的惠民司法理念,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肖会樊增军王希玉刁萌萌

◇“巡回审判点”:

法庭“走”到家门口

“想都没有想到,一个电话,法庭就来到了咱家门口,法官给我们解决了好几年的大事情。”近日,在茌平县冯屯镇徐排村,徐小路的母亲面对记者喜极而泣。今年30岁的徐小路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常年瘫痪在家。几年来,因为家庭不和睦导致小路的婚姻成了问题。远在外地的丈夫吴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茌平县人民法院,提出与小路离婚。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到徐小路无法正常行走,而丈夫吴先生又是双目失明,双方都由于特定条件不便出庭,决定将审判庭“搬”到小路家门口。在确认小路同意离婚的意愿后,仅仅2个小时,法官就作出了离婚判决,并完成了送达手续并制作了调解协议。

据介绍,茌平县人民法院共有5处基层人民法庭,全院65%的民事案件在基层法庭办理。为此,茌平县人民法院结合自身实际,丰富法庭服务方式,建立健全了以法庭为核心的流动“巡回审判点”制度。“巡回审判点”由5处基层人民法庭牵头,分别抽调1名办案人员做联络人,并配备1台“巡回审判车”全力保障巡回审判。联络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各个“巡回审判点”去受案、开庭、调解办案,发放便民联络卡,将联络法官电话、诉讼须知、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进行公布。

目前,该院“巡回审判点”已成为沟通审判机关与基层群众的纽带与桥梁,仅2015年,“巡回审判点”就开展法律咨询40次,接待群众1500多人,就地调解、开庭审理案件15件,无一起引发涉诉信访。

◇“平安特派员”:

村里有了“守护神”

“同学们,法官阿姨又来给咱们上法制课啦!”10月14日,茌平县北关小学三年级二班的朱小明站在教室门口,看着走进学校的法官们,兴奋地向着教室喊着。这也拉开了茌平法院“2015年秋季法制报告会”的序幕。

为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茌平人民法院按照聊城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院政法干警中抽调专门人员担任“平安特派员”。每名干警既是基层信息收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又是矛盾纠纷调解员、经济发展护航员、人民群众服务员。截至目前,该院在16个行政村、9所中小学校、10家重点企业、5个居民小区各派驻一名干警担任“平安特派员”,建立工作站40个。

多年来,茌平县人民法院主动将审判职能融入到派驻工作之中,依靠“平安特派员”指导派驻单位健全调解组织,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目前,茌平县已有“平安特派员”860名,今年以来,他们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0余起,化解民间纠纷20余起,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避免了大量潜在的、隐性的矛盾纠纷,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力军。

◇“第一书记”:

包村联户惠民生

“‘第一书记\’真是了不起,人家一门心思为村里脱贫致富操心费神,还运用法制观念思维,护佑着我们家园的和谐。”说这话的是茌平县米庄村党支部书记崔吉余。

2015年5月,茌平法院坚持通过“包村联户”搭起干群“连心桥”,在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为基层农村构建起了和谐平安的幸福家园。截至目前,该院127名干警分别联系1至4户村民,确保与村民联系全覆盖。制作了包村联户服务卡,记载党员干部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全部由干警亲自发放到所联系村民手中,方便群众有困难时第一时间联系到“包村联户”干部。

通过米庄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汇报,茌平县人民法院党委得知该村是全省定点的贫困村,各种发展条件十分落后。于是,院党委专门就米庄村的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项调研,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先后为该村争取扶贫专项资金15万元。由于米庄村大部分村民收入主要依赖外出务工,该院坚持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设立“农民工维权服务岗”,依托现有资源,为农民工申请立案、查询案件等诉讼活动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自从包村联户活动开展以来,俺村的法律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家长里短也有了专业的‘贴心人\’说道,真是帮了俺们不少忙。”崔吉余说。

新闻推荐

“优惠电”为800家企业增利百亿

□通讯员王先明孙洪锋记者李梦报道本报茌平讯“一年用电为企业赢来三年的利润空间,我将企业搬到赫集工业园区,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电能优势。”1月19日上午,在茌平县赫集...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