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乐的就是听到台下群众的掌声
□本报记者王红军
本报通讯员仇冠男
“别看他今日把状元做,他做朝廷,爹娘也是他头上的天……”12月22日上午9时,在茌平县冯官屯镇业官屯村文化大院前的广场上,茌平县京剧团准时上演经典豫剧《清风亭》。戏剧结尾处,老乞丐张元秀含泪倒下的一瞬间,台下好多名观众都低头默默地擦了擦眼角。
“俺就喜欢张元秀这个角色,演得够味儿!那台词说出来俺都觉得心疼得慌。”看着字幕上打出的“本剧终”,坐在三轮车上看戏的业官屯村村民王大爷脸上写满了意犹未尽。
走上流动舞台车,踏进用帘幕遮挡的后台,饰演张元秀的把欢乐刚刚脱下戏中所穿的黄色长衫。细看他的妆容,眉心深处的两道白色短线颇引人注目。“这是戏里饰演老年人的专用妆。”把欢乐一边解释一边打来热水洗脸卸妆。
卸下妆容的把欢乐是一个面容精干的男子,来自河北沧州,现在是剧团的业务团长。“我爸特别喜欢戏曲,从小在他的影响下,我就对唱戏特别感兴趣。”10多岁的时候,把欢乐便被父母送到戏校学习戏曲。从1998年来到茌平县京剧团开始,他便和茌平结下了缘。
“最开始,我们剧团是唱京剧,但后来改唱豫剧。”作为聊城市唯一一家县级剧团,茌平县京剧团坚持送戏下乡已有10多年历史。把欢乐告诉我们,“最初到村里唱戏,戏台子都得自己搭。二十多根钢管,三块帘幕,就成了一个临时戏台。”
把欢乐说,现在剧团每年都要下乡演出400多场。“没有后台,演员们就自己用布支个帐篷;没地儿睡觉,随便拿稻草往身子底下一铺就是张床。条件艰苦的时候,就是靠着对戏曲的热爱才撑了下来。现在好了,有了省里配的舞台车,方便了不少。”
从东往西,由南到北,几年时间下来,京剧团的脚步走遍了茌平县600多个村庄。“有好多村子都唱过不止一遍,村民听了一次之后都说好,隔了半年就又把我们请过去了。”作为一名演员,把欢乐最快乐的就是听到台下群众热烈的掌声,“剧团收到过近100面锦旗,大家都夸我们。”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京剧团“生意”相对冷清的时候。作为团里骨干的“老把”,便会带领团员一起排演新戏。“剧团现在有20多个演出剧目,今年新增了《屠夫状元》和《三子争父》。”把欢乐很清楚,对剧团来说,剧目更新至关重要。
去年,年逾不惑的老把主演武戏《盘肠战》,但里面有大量的武打桥段,他已不适合再做大幅度动作。于是,他收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徒弟,刚刚艺校毕业入团的张浩龙,并将那一场戏手把手地教给了徒弟。演出时,“老把”站在后台,红着眼眶使劲儿鼓掌。“我们老了,看着团里年轻人越来越多,戏也演得越来越好,自己心里也算是有个盼头儿。”
“再忙也不能忘了练功夫。”这是把欢乐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现在的他,每天依然6点钟起床,练嗓、踢腿、练身段,基本功的训练一天也不少。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团员们多排几部新戏,“让群众多看点儿新鲜的,让他们看得满意,这比什么都重要。”
新闻推荐
□杨秀萍王国栋报道“临近春节,绳艺产品销售越来越好,我这不到100平方米的小作坊一连接了20多批订单。”2月5日,家住茌平县振兴街道的李建霞说。她凭着一双巧手,编织出了300多...
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