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跃昭觉拉莫杯 ——解读昭觉“拉莫杯”足球赛(下)
比赛场上的精彩瞬间。 赛场上你争我夺。
■ 比中国甲A更早的足球联赛
■ 昭觉青年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
■ 群众体育火种和第一品牌
■ 彝族虎图腾文化的最新生动诠释
文/图 本报记者 阿克鸠射 俄底科日
如今,曾经历过昭觉“拉莫杯”的人们,有的处于“奔四”、“奔五”年龄,后继者才十五、六岁,但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展示球艺、展示自我、展现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昭觉足球运动
由来已久
昭觉中学、民族中学、青年创业培训中心、昭觉县新文化广场……下午、傍晚或周末,昭觉县城的青少年们最喜爱的运动依然是足球,传统“拉莫杯”和近年来举办的“周末杯”足球赛把昭觉足球运动的土壤培育得更为肥沃。
目前坚持踢球时间最长的当属以民族中学教师秦敢生为代表的昭觉县“中生代”球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这一帮年轻人为了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了一起踢球,至今也没有分开。罗军、拉且、阿体、阿且、孙小高、杨华贵……光阴如梭,从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年到如今过半的人已为人夫、为人父,尽管他们在“拉莫杯”、“周末杯”上曾经身披“工农兵小学”、“电信”等多件战袍上阵,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但这群青春活力的张扬者、快乐足球的追逐者和群众体育的传播者始终没有放弃心中那份执着——将足球运动进行到底。
拿了六、七届冠军的“老战友”队的罗军告诉记者,他们每一届的开支都是每个队员共同出资的。每逢周末,他们就会聚在一起,练练球,保持着那份健康的心态与身体。现如今他们球队的队名“老战友”就足以说明,球场上的胜负对他们来说已变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经常聚集在一起、有一块比较好、能随时进行锻炼的足够场地就满足了。谈及足球带来的喜怒哀乐,罗军坦言:“足球运动不仅健康了我们的体魄,而且使我们的人格在运动中、在竞技中得到了健全,懂得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1985年是“拉莫杯”第一届,所有的足球爱好者群情激昂,一呼百应,报名队伍达到了13支。比赛开赛在即,各队摩拳擦掌,整装待发,却急坏了一个18岁的少年,因为家庭负担重,他为没有一双球鞋而倍感沮丧,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同院好友的桂凉兵所在的球队与这个少年所在的球队不在同一小组,他们可以相互轮流使用球鞋参加比赛,这个少年就是后来“拉莫杯”最为热忱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县烟办主任廖刚。
1990年,廖刚和几名好友组建的蓝鸟队唱着“罗马的天空是多么的晴朗,欢乐的人群聚如海洋……”的歌声一路过关斩将,凭借着小组赛中一场未失的骄人成绩,在半决赛中与强队拉莫队展开巅峰对决。战至第82分钟,0比1落后的蓝鸟队获得点球机会,这是蓝鸟队扭转乾坤的最佳时机,大家简单商议后,把希望和重托交给了队内技术最出众的罗强。随着主裁一声哨响,罗强开始起跑、加速、抬脚,右脚内侧搓出一记诡异的弧线,直奔球门而去——“嘭”的一声,球门鬼使神差地挡住了蓝鸟队问鼎拉莫杯最高荣誉的一切希望和梦想。当终场哨音响起,罗强一下瘫坐在泥泞的地上,泪水奔涌,任泪水在一脸泥浆的脸颊上划出两道泪痕。
诞生了很多“拉莫”球星
第二届“拉莫杯”成就了一个英雄。他就是西南民院毕业待分配的马比日达,这位光头,身高近1.8米的彝族小伙子,在与卡西欧队半决赛加时赛时,以一记精彩绝伦的倒挂金钩,直接把很有实力问鼎冠军的卡西欧队淘汰出局而一举成名。这位当年的球星回忆往事时说,当时腿上肿了一个大包,准备下场休息,可队员和观众都在喊:马比,加油!马比,加油!这喊声给了他无形的力量,想想残废也算了,咬牙坚持,不经意成就了拉莫杯历史上一个最为经典的进球,这一脚满足了他想当球星的愿望。说来也怪,进球后,腿上的包却神奇般地消失了,马比日达爽朗的笑声久久回荡在耳旁……
说起昭觉目前的足球,最令人感动的人物当数曲比拉罗。从14岁起,就在充满泥泞与“硝烟”的“拉莫”战场上尽情领略痛苦与快乐的拉罗,对足球和足球运动倾注的不仅仅是激情。如今已30多岁的他,曾先后三次自己组队参赛,由于队友多为在校中学生,为了足球,他用打工挣来的一万多元钱投入到了球队中,用于球队报名、购买队服、饮料等。对他来说,家在农村,父亲在农村,家境并不富裕,金钱是重要的,他也知道父亲比“拉莫杯”更需要这些钱,但他觉得“拉莫杯”是他的最爱,比金钱更重要的是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是用金钱难以满足的精神追求,是那帮热爱足球运动的兄弟间的情谊。其他像拉罗一样喜爱足球,喜爱“拉莫杯”的人比比皆是。
“拉莫杯”历史上值得一提的球星太多,比如文古阿萨出名的时候年仅13岁,组委会本不同意这么小的球员报名,但因他技术出众,经反复争取才得以报上名,而阿萨也不负重望,在一场球中上演了帽子戏法,一鸣惊人,成为拉莫杯的一个美谈。这个拉莫杯培养出来的球星后来成为西南民族大学足球校队队员。
文古阿萨、文古阿哈、文古阿且是县委机关院子长大的三兄弟。大哥阿萨曾是拉莫杯历史上年龄最小,球技最出众的球员。文古阿哈、文古阿且读高中、初中时曾在兄弟队中效力。
“拉莫杯”
昭觉人的“世界杯”!
昭觉的许多家庭成了“拉莫杯”最忠实、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县政协副主席马红兵和曾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已去世多年的勒虎都是“拉莫杯”上的老“拉莫”了。2006年,他们的儿子,同在金叶队效力的两只小拉莫,尽管输了球,未能跻身四分之一决赛,在饭桌上沉默不语,但在他们的身上仍然不难看出洋溢的青春活力,老头子大声问儿子:“有没有信心明年拿冠军?”身为金叶队长的儿子笑了笑,大声回答:“有”!
“他们一家都是每年‘拉莫杯\’的热情观众,自己曾是金叶队的老总,关心自然不在话下,老婆、姨妹等只要得空,也都会自觉前来,为球队呐喊助威。就像当年父亲常来看儿子比赛一样。”勒虎在世时曾对记者说过,如今斯人已去多年,但他的话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他组队的目的很明确,让孩子们增强体质,团结友谊、远离毒品。每一届尽管得不了什么大奖,但孩子们只要不受伤,能积极参与,他就很高兴。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也是昭觉人所津津乐道的。”在世时,时任县烟办主任的勒虎曾感言。县烟办连续赞助了几支球队,但成绩都不是特别理想,但已经拿了六七个精神文明奖,可谓精神文明奖专业户。
由于赛事组织者并没对参赛队员的年龄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比赛过程中经常看到恍若父子的队员在比赛。2014年参赛年龄最大的达48岁,而最小的只有12岁。
曾负责过“拉莫杯”足球赛事、现任县环保局局长的巴且打达的两个儿子都出生在“拉莫杯”比赛期间,第一个儿子取的小名是当时的球队名称:清泉;第二个儿子取的小名为德里,原因是当时巴且打达所在的球队买的球服是皇家马德里的银色战袍。
说起足球,昭觉有太多的故事,承载着很多的感动。“拉莫杯”足球运动在昭觉广大青少年中已经超出了竞技运动的本身,她是快乐体育的追逐者和群众体育的传递者,是昭觉青年精神风貌集中展示的舞台,是群众体育的第一品牌,是彝族虎图腾文化的最新生动诠释者。
昭觉“拉莫杯”足球联赛,已经成为全县一种体育精神的象征,不仅丰富了昭觉县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还展示着昭觉青年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更营造了抵制邪恶、远离毒品的健康和谐的浓厚氛围。
昭觉的“拉莫杯”就是全县人民的“世界杯”!
新闻推荐
昭觉呷姑洛吉村上央视新闻联播 第一书记戴自弦成了全县的“名人”
“昭觉呷姑洛吉村上央视新闻联播了!”1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脱贫军令状——昭觉县呷姑洛吉村第一书记戴自弦》的新闻,引起了昭觉县195名脱贫攻坚第一书记们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