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昭觉县彝家新寨建设掠影燕子洛多么好听的名字其实彝语

四川日报 2012-04-10 19:05 大字

——昭觉县彝家新寨建设掠影

燕子洛,多么好听的名字!其实彝语原意却是“什么都不长的光秃秃的山沟”。

4月6日晨,昭觉县解放乡燕子洛村沐浴在春日的薄雾中,犹如仙境。村民忙着剪春季羊毛,村小里琅琅的读书声,村子里鸡犬声、牛羊声此起彼伏……一栋栋新落成的特色民居,依偎在平缓山坡的怀抱之中,让这个宁静的村子充满生机和活力,给燕子洛赋予了时代含义。让人不禁想起村民俄洛尔格的一句话:“是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让我们村变得如此美丽。”

□ 徐登林 吉史尼古 阿克鸠射 图片由昭觉县委宣传部提供

从土坯房到现代新寨

昭觉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多姿多彩的民情风俗与人文景观在这里汇聚、展现。昭觉县曾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使昭觉成为了解凉山的窗口。

“土墙草顶垒空房,三块石头围火塘;门前粪泥没双脚,屋内同住牛和羊……”曾是昭觉特困彝族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今,走进昭觉彝家新寨,万象更新。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精心打造的彝家风貌装饰挂件,好一幅“村在绿中掩、人在绿间居”的美丽画卷。干部群众不畏艰难,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彝乡昭觉正发生着沧桑巨变。

“以前住在破旧的瓦板房里,夜晚看得见星星,又透风又漏雨,遇上大雨天,一晚上都在挪动睡觉的地方。现在住上了新房,用上了电,以后再也不用点煤油灯了,看上了电视,再也不用数星星过夜了,感觉舒服多了,干活也更有劲头。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昭觉县解放乡燕子洛村村民俄洛尔格说。

4月6日上午,刚刚剪完春季羊毛的俄洛尔格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喝酒。只见他的新房子外墙颜色鲜艳,屋内光线充足,屋内橱柜联成一壁。家具上画着孔雀、天安门、公共汽车、火车等装饰图案,不锈钢的窗户更是一尘不染,不时地反射出耀眼的阳光,也折射出俄洛尔格一家的幸福,俄洛尔格每次进出门时端详自己的房屋,都会忍不住露出满意的神情。

“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真是过去不敢想像的。”俄洛尔格原来的房子就在不远处的山坳里,那是一栋低矮、狭小的土坯房,在风雨的侵蚀下摇摇欲坠。“过去,人和牲畜都混居在这里,冬天透风,夏天漏雨,还经常害怕房子被雨淋塌、被雪压垮。”

燕子洛村地处昭觉县海拔3000米高的深山里,这里居住着163户彝族村民。

“没有改造前,家里的房子低矮、潮湿,木板和茅草抵挡不住高原夜晚的寒气。”68岁的俄洛尔格说。“现在不一样了,公路通到了家门口,有电,有自来水,晚上有电视看,白天有广播听。这些变化,让我们感觉是在做梦一样,一夜之间,我们的生活就上了台阶,人畜混居已成为了历史,163户农户都住进了美观漂亮宽敞的新房。”

在昭觉,像俄洛尔格一样受惠于彝家新寨建设已经搬进新居的贫困群众达21个乡(镇)、29个村、2248户、11240人。5年时间昭觉将完成92个彝家新寨建设。

从坐地等靠到自强创富

“光有新房,那还不是好生活的全部。”村党支部书记俄罗日木说,畜牧养殖、土豆、苦荞、燕麦种植是燕子洛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燕子洛村,家家户户的墙面上绘有彝家传统图案,房屋造型透出浓郁的彝族风情。住进新房后,如何抓产业抓增收,让群众过上富裕生活?该村先后重点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社区建设和能力建设四大类,总投资达到1571.36万元。

1323.5万元,这是投入到农房建设和附属设施建设的资金,其中,国家投入756.66万,建成16公里进村入户道路,29公里人畜饮水管道,完成配套种植多年生牧草1570亩,天然草场围栏及改良2000亩,完成基本农田建设坡改梯110亩,163户村民入户线路和1000多平方米综合办公楼等。

在产业发展方面,充分利用高寒山特点,打造1000亩苦荞基地、1000亩紫色马铃薯基地和10000只半细毛羊基地。过去几毛钱一斤没人要的苦荞,通过与科技联姻进行深加工,苦荞茶、苦荞粉卖断货,身价翻了几十倍,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金荞”。

在燕子洛村,乡政府刚刚组织了两场专题培训,一个是厨师班,一个是电焊工班。“以前,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还要动员。今年一下子就多走出去300人,现在还有要出去的。”俄罗日木说。

通过加大农民就业培训,强化劳务输出,村里再也看不到闲在家受穷的青年人了。村里还成立了养羊、禁毒、民间调解3个协会,建成村民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民事调解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健身娱乐中心、医疗计生中心、警务室、农家书屋、农家超市九位一体的服务阵地。

“现在一年当十年,真的是跨越式发展。”俄罗日木说,彝家新寨民生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深山彝族千年来的传统生产方式,村民们的腰包,也逐渐从“有了”到鼓起来了。

从睡地上到坐上板凳

“如今,村里163户人家全都住上了新房。”俄罗日木说,燕子洛村是首批彝家新寨建设试点地。新房盖好后,县委、县政府号召群众“不坐地上坐板凳、不睡地上睡床铺、不用锅庄用灶台”,村里每一户人家都得到捐赠的3根板凳。

彝家新寨建设改变的不仅仅是住房,更带来了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场“变革”,激发了群众的自强意识、家园意识、创富意识、财产积累意识,并成为倡导和养成健康文明现代生活方式的载体。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不少彝族群众养成了席地而坐、裹毡而卧的习惯,一些人“等、靠、要”观念严重。

但是今天,走进村民俄洛尔格的新家,干净整洁,床、凳子、桌子、灶台等一应俱全。“在这样的房子里,不坐板凳、不睡床铺、煮饭不用灶台,自己都感觉不习惯了。”俄洛尔格说。

“不坐地上坐板凳、不睡地上睡床铺、不用锅庄用灶台”,由送板凳开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如同缕缕春风,吹拂到每一个彝族家庭。

在燕子洛村,彝家新寨同步推进的,还有“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经常深入到联系点燕子洛村,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指导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开展。

“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化作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强大动力。燕子洛村结合“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将“板凳工程”作为新生活运动的切入点,以小板凳推动大工程、促进大转变,着力改善彝区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

“如今,有事就找村支部,羊生病就找养羊协会,学习生产技术就到教育培训中心或农家书屋。”俄洛尔格说,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幸福的感觉很踏实。

新闻推荐

阿克鸠射记者徐登林昭觉县余名副科级以上干

本报讯(阿克鸠射记者徐登林)8月2日,昭觉县40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始今年全县第一批科级干部脱稿述职。今年,昭觉县全面实行乡镇、部门“一把手”限时脱稿述职制度,所有乡镇、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