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彝家新寨建设和大小凉山产业化扶贫同步推进春雨来得好

四川日报 2012-04-10 19:05 大字

彝家新寨建设和大小凉山产业化扶贫同步推进

“春雨来得好啊,正在露苗的马铃薯会长得更快。”4月7日下午,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清理羊圈的凉山州昭觉县解放沟乡燕子洛村村民吉伍吉哈,心里却想着已下种一个多月的8亩马铃薯。

住所从破茅草房搬进宽敞气派的房子;生产从单纯的放羊到多种特色农业齐头并进——在吉伍吉哈眼中,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是真正惠及大小凉山彝族同胞的“春雨”,它让彝族群众踏上了与全省同步小康的征程。

2010年四川省吹响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号角,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0个专题工作方案之一的 《大小凉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就是要让彝家新寨建设和产业化扶贫同步推进。

找特色:留住村民的心

燕子洛村曾是一个非常贫困的高寒山村。据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统计,2009年凉山彝区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35元,是全州平均水平的72%。

2010年上半年,燕子洛村作为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之一,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达1571.36万元。如今,“全村163户、650多名村民都搬进了彝家新寨。”村党支部书记俄罗日木介绍,现在房子人畜分离、厨厕分离,十分干净和卫生。

“生活条件好了,但到哪去刨生活?”在彝家新寨建设全体村民会议上,燕子洛村民曾提出这样的问题。

房子留住了村民的身,什么才能留住村民的心?

为了解决类似燕子洛之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匹配了10个专题工作方案,其中的《大小凉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就是要让彝家新寨建设和产业化扶贫同步推进。

“产业扶贫以马铃薯、苦荞麦、水果、特色干果、蔬菜、畜牧业、木质工业原料、中药材和劳务产业为主。”凉山州农业局马铃薯产业办公室主任陈学才介绍。

乐山产业化扶贫,则围绕茶叶、中药材、脱毒马铃薯、干果、畜牧等特色农业,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专合组织联结,大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撑杆跳:产业多点发力

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燕子洛村选择了马铃薯、荞麦和半细毛羊养殖3个经济增长点。通过科学种薯,燕子洛村民收入骤增。“去年8亩地收入了3万多元。”吉伍吉哈介绍,昭觉县目前已建有2个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其中之一是国内一著名味精企业的子公司。依托龙头企业,昭觉县马铃薯从地头到工厂形成链条,当地就能让马铃薯卖上好价钱。

去年,凉山州种植马铃薯229万亩,产量367万吨,薯农销售收入17亿元,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经济效益四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科学种薯效益凸显,背后的撑杆是产业扶贫投入。

“凉山州产业扶贫共计投入7006万元,共扶持马铃薯等40个项目,建立龙头企业16个,覆盖全州13个县438个贫困村58295户贫困群众。”凉山州扶贫开发和两项资金管理办公室主任黄玉超介绍,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有力推进了凉山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马铃薯产业的扶持,使贫困农户户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同样,通过产业扶贫,乐山去年彝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

3月25日-28日,省委主要领导在乐山、凉山调研时对大小凉山扶贫工作提出新要求。

要求指明方向——就近就地培育发展特色工业产业,亦是大小凉山的扶贫发力点。

依托资源优势,凉山将加速打造千亿水电、千亿矿冶、五百亿绿色特色农业、百亿旅游“四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战略性优质烟叶花卉基地。乐山坚持走水电开发、电冶结合、磷电结合之路。

同时,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凉山打造全国彝族风情最浓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最佳阳光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乐山有序开发峨边黑竹沟、马边大风顶、金口大峡谷等景区景点。

新闻推荐

彝家女能人

照顾孩子们吃饭。细心指导员工上菜。土比伍果一人扛起50斤包谷面。土比伍果是昭觉县新城镇南坪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然而,了解她的人都会对她肃然起敬:多年来,她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创立了自己...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