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彝家女能人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5-06 00:24 大字

照顾孩子们吃饭。

细心指导员工上菜。

土比伍果一人扛起50斤包谷面。

土比伍果是昭觉县新城镇南坪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然而,了解她的人都会对她肃然起敬:多年来,她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了23个孩子的“母亲”,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4月的山风掠过春日的山头,昭觉县新城镇南坪村的乡野迎来山花争艳的时节。土比伍果,这位走过艰辛走在最美人生路上的普通彝家妇女,恰似在陡峭险峻的山顶迎风摇曳的索玛花,吸引了笔者翻山越岭,探访她背后的故事。

目不识丁的她,一个月认识180道菜品

土比伍果家有7个兄弟姊妹,她排行老四。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全家9口人就挤在三间常常漏雨的土房子里。2亩水田和5亩山地成为一家人唯一的生活来源,有时候甚至连吃盐的钱都要到邻居家去借,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受生活所迫,土比伍果没进过学堂,过早地承担了家里的生产劳动。她是庄稼院里的好把式,各项农活都拿得起,而且又勤劳肯干。但是起早贪晚,风里来、雨里去,一年下来仍然挣不到几个钱。沉重的生活重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摆脱贫穷,成为土比伍果唯一的梦想。

1988年,土比伍果开始外出谋生。没进过学堂就只能做苦力。她凭着那股执拗劲,做过彝绣工,进过棉被厂,当过清洁工……每一段的打工生涯都让年少的她深深感觉到没有文化的艰难。

“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吃苦、吃得苦。我想只能干餐饮这行了。”抱着这样的想法,20岁那年,土比伍果参加了昭觉县政府招待所的招录,这一干就是14年。

想要做得比别人好,就只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土比伍果把扫地、养猪、洗衣服、端菜、洗碗等杂活统统包揽,“特别难熬的是冬天,当时手磨烂了,起了一个个血泡,脱了一层层皮,但因为从小在家里劳动,习惯了,这些并不算什么。”她的勤劳赢得了老板的夸赞,老板总是告诫其他人以土比伍果为榜样,但这些却引来了个别人的妒忌:“土比伍果,这个招待所又不是你家开的,你那么勤快害我们其他人被老板骂,很了不起吗?”有人欺负她不识字,常常搞些恶作剧,让她上错菜,被客人投诉。有一次,有同事让她把二号包间的菜上到了5号包间,客人很生气便向老板投诉了她,那个菜49元。老板认为,菜是土比伍果上错的,责任由她付。150元的工资就被扣掉了三分之一,她明知道是别人的错,但也只好咽下了这口气。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她很苦恼,夜半无人时,除了流眼泪无计可施。

“一个月150元,用50元租房子,50元拿回家贴补家用,剩下50元自己留着当生活费。这些苦我都能承受,可是没有文化被人看不起让我很伤心。”讲着讲着,土比伍果眼泪夺眶而出。

这时,哥哥家的几个孩子刚好要来城里读书,借住在她的出租屋。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几个侄子侄女当她的老师,教她学汉字。“一天学一个,一个月学30个,一年就可以学360个,我就不信,还把你学不会。”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拼搏的精神、没有勇往直前的勇气,也许土比伍果早就退却了。之前土比伍果没进过一天学堂,有些犯难,但她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也绝对难不倒她。她一边自己摸索,一边白天利用空闲向别人请教,晚上再熬夜苦学,凭着那股子执拗劲,仅一个月,土比伍果就学会了招待所里的180道菜品的名称,还能写菜单,“锦绣刺身拼、山珍土鸡汤、蒜香排骨……”一点就来,再没出过错。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虽然经历了一点磨难,但她充满骄傲。

“土比伍果总是有事做,实在太忙,但我却从来没有看见过她有一丝勉强慌急的态度、匆忙忧倦的神色,总是欢欢喜喜从从容容的,是个有主见也很能干的人。”一位老同事这样评价土比伍果。

聪明能干的她,有自己的一套“创业经”

2005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土比伍果意识到替别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她夜不能寝,盘算着能干点什么发家致富。苦思冥想之后,她打算凭借自己在招待所的经历,开一间属于自己的特色餐厅。可是开一间有点规模的餐厅需要多少钱啊?资金不够,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土比伍果就找亲戚朋友一家家地借,费尽波折才凑齐了开店所需的40万元资金,找了一个好场地,取名“金阳苞谷饭”,当起了小老板。

“要创业就必须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千万不能自卑,要自信更要自强,只要我们百折不挠,努力奋斗,就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土比伍果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也鼓励自己。

饭店的经营有了一些收益后,土比伍果又寻思着换种经营思路,办一个养殖场。2011年,在亲戚朋友们的帮助下,土比伍果在家门口盖了10个猪圈,花了将近3万元钱,买了100只仔猪,开始尝试养猪。每天一大早她便将猪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并进行全面的消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养猪场的规模也渐渐大起来,她的经验也更丰富。2013年,她修建了专业化的养猪大棚,“新城镇土比伍果养殖场”也正式挂牌。

“土比伍果的养殖场是目前昭觉县众多家庭养殖场中环境最好的一家。它背靠耕地,空间设计感强,粪便的处理及循环使用绿色环保。”昭觉县畜牧局局长俄哈日在对伍果养殖场进行验收时满意地评价说。

两排高大的圈舍呈折尺状排开,加工房里的打谷机机声隆隆……这是土比伍果的养殖场,占地500平方米,分有加工坊、圈舍、粪便处理房、蓄水池,年出栏生猪500余头,利润七八余万元。通过早年在招待所的养猪实践,土比伍果摸索出了一套绿色科学养猪的方法和实用技术,“绿色天然”成为养猪场的优势特色。

“苞谷+谷壳+光叶紫花苕+菜籽壳”用机器打碎后揉合,这是土比伍果自己配置的绿色天然的饲料,营养价值高,待到小猪能“出嫁”时,朋友们都纷纷打电话来预定,她的乳猪在昭觉县销售都供不应求,更别提卖出去了。

“早晚都得查看猪的生长情况,打好疫苗,不能马虎,如果预防搞不好,就有可能得病。我不是直接用针打,而是将药加在食物里喂,效果也比较好。”现在,对于如何养好猪,土比伍果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在这里待了三年,伍果就像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顾着这些小猪,三年来,场里没死过一头猪。她东拼西凑,把背后的这15亩地全买下来,用来种光叶紫花苕,还准备再办个养鸡场,给我们提供工作机会,让我们这些穷亲戚在家门口就有钱赚。”饲养员土比阿色向笔者介绍道。

在南坪村,只要你与村民们闲聊,一定会听到他们对土比伍果的赞扬和钦佩。“修建养猪大棚时,村子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赶来帮忙,那场面可壮观了,比赶场还热闹。如果不是伍果人好,谁会来帮忙呀!”村里78岁的老阿妈沙马妞牛告诉笔者。

善良勤劳的她,为23个孩子当“妈妈”

“女人因牺牲、奉献而伟大。你是一群孩子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了解土比伍果故事的人,都会给予她这样的评价。

土比伍果有23个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是遗孤,有的是因为家里贫困无力抚养……有的孩子叫她姨妈、有的孩子叫她姐姐、有的孩子叫她姑姑……有的读小学、有的读中学、有的读大学,有的已走出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当教师、当医生……

土比伍果在县城买了一套90平米大的房子,专门供孩子们居住。走进她的家,一大堆的衣服堆在桌子上,沙发成了床,地上打着地铺,楼顶上修了个顶棚,因为住不下,有的孩子住在顶楼。“我的工程巨大呀,清洗这些衣服也费不少时间啊!”土比伍果一边开玩笑地说着,一边开始收拾起屋子来。

“我的母亲给了我血肉,但我的莫果(姨妈)给了我生命与灵魂,没有她,我现在不知道在哪里流浪。”昭觉中学初三的拉黑么车牛说着说着嚎啕大哭起来。拉黑么车牛的爸爸在她两岁的时候,因为犯了法,坐了牢;她的妈妈因不堪生活重负,丢下她离家出走了。土比伍果见她可怜,没人养,就抱来一直养在身边。如今,姑娘已长得亭亭玉立。

“姨妈总对我们说,‘姨妈在家什么都能穿,可你们出门在外应该穿好点\’,现在我已经出社会了,希望能竭尽全力帮她分担一些,好好地照顾弟弟妹妹。”说起土比伍果,如今在昭觉县尼地乡卫生院当医生的沙马伍洛满含热泪。沙马伍洛因为家里贫困,是土比伍果资助她读的大学。如今空闲时,她就帮着姨妈打理店铺和养殖场。

土比伍果前前后后收养了23个孩子。尽管操心操劳,但从没有想过放弃,她说:“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怎么忍心不管。”

据介绍,这23个孩子,现在有3个已经工作,有3个在成都读大学,有2个已经嫁为人妇,其余的都在昭觉读书。土比伍果总说:等这些孩子都长大了,我就能坐着享福了。可是犹如彝族的那句歇后语:“小孩拿竹竿当马骑——后头还长着呢。”现在,土比伍果唯一的愿望就是别闲着,赚更多的钱养活那一群孩子,供他们读书,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

□吉俄阿西 特约通讯员 阿克鸠射 文/图

新闻推荐

昭觉县火洛乡突发泥石流 3死、3重伤、1轻伤

武警官兵在现场实施救援。本报讯10月20日20时,S307凉山州昭觉县火洛乡(K451+600)处发生泥石流,泥石流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目前伤者已送往美姑县医院紧急救治,并脱离了生命危险。当晚8时许,昭觉...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彝家女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