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关于古蜀彝人南迁的相同传说 揭示夷系庞大文明国度的存在
安阳王吃了败仗,跳海自尽。
彝族传说、越南典故,两则有着惊人相似情节的故事,与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相结合,以推论,我们能感受到,在先秦以前乃至上万年前,有着一个夷(彝〔黎、尼、聂等〕)系庞大文明国度的存在。
文/吉差伍来
近来,无意中看到了一则关于“安阳王”的越南典故,它源于越南官修史书《大越史记全书》。这则典故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彝族老人们讲过的一则关于一名彝族女儿出墙仇家,使其父亲被仇家所杀的传说。两则故事间情节完全相同,它也让我再次确信,我们祖辈们口口相传的传说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有其一定的历史因素,需要我们后人用辩证的思维认真对待。对彝族非物质文化(彝族传说)也要予以抢救保存,不然等到知晓彝族传说的老人们不在了,那对彝民族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这些珍贵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消失,真的太不应该了。
彝族传说
女儿出墙仇家,父亲被仇杀
关于这则传说,彝族老人们是这样讲的:在古时候,彝汉(秦人)相争时,彝人战败,君王南迁,沿途留下了许多老百姓,并留下了一句暗语“伙布果诺乌”(伙布是指太阳,果诺是指阳光被山遮挡处,乌是去。所以,该暗语表面上是指太阳下山了,其实是指君王到“果诺”这个地方去了,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只理解了其表面之意)。后来,秦军(彝族老人都说是汉人,这里为了记述方便而写成秦军)追来了,但是彝族占据有力地形,秦军久攻不下。时间长了,秦军又用起了和亲策略,并带着秦军的公子来提亲,但彝族君王没有同意。
彝族君王有两个美丽的女儿,分别叫芈珠和芈蕾(彝语音译)。芈珠却看上了秦军的公子,在妹妹芈蕾的怂恿下,姐姐芈珠与秦军公子悄悄私会,最后不得不成了亲。不过,秦军公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弄清地形。
据说,那时“果诺”之地丛林密布,沟壑纵阡,稍有不是就会迷路。彝族人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地理环境,才得以自保。成亲后,秦军公子弄清了“果诺”之地的地形,但还是有变数,不知如何是好,而复命的时间也快到了,弄得整天闷闷不乐。有一天他对芈珠说,自己留下与之成亲多年,现不知家人怎样,想回家看亲人一趟,但他日回来找不芈珠怎么办?无知的芈珠信以为真,感动地说,“我有一件鹅毛毡子,他日,你回来若迷了路,我就在路口处留鹅毛,看着鹅毛走,你就会找到我。(这种说法只有极少数的彝族老人在说,现大多数彝族人说的是白色的羊毛百褶毡子。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彝族妇女都避讳披白色的羊毛百褶毡子,而都是将其染成青色〔彝语称“诗杜、诗武”〕。但我认为,应该还是鹅毛毡子,一来芈珠是君王之女,二来南方天气炎热,不大可能披白色的羊毛百褶毡子。三是,此事经千年口语相传,彝族人再也没有见过鹅毛毡子,便误认为是白色的羊毛百褶毡子而已)。
恶梦降临,有一天秦军公子带着秦军打来。这次,在芈珠的白色标记指引下,彝军不管窜到哪里都能被秦军找到。最后,彝军被秦军打败,君王被打死。当时的彝族人发现战败的原因后,也将芈珠烧死。至此,古蜀彝族政权被击溃,彝人逃入深山,形成后来的大分散小邑居的局面。
后来的彝族人用一句谚语总结了这件事,以告诫后世族人。即:“女儿出仇家,父亲仇家杀”。意思是女儿出墙仇家,父亲被仇所家杀。到现在,彝族人中对那些惹事的女子还爱用芈珠来比喻。
越南典故
佯装和亲,“安阳王”被逼入海中
关于“安阳王”的越南典故,是出自越南官修史书《大越史记全书》和《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中的记载。安阳王本名蜀泮或开明泮,原是古蜀的王子,乃为鳖灵的后裔。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古蜀之后,蜀泮辗转到达现在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自称为安阳王,建都于古螺,乃今河内近郊的东英县。
据史书记载,蜀泮本为中国战国时代蜀国的王子。因先世蜀王要求与雄王(越南)通婚遭拒,蜀国因此与文郎国结为世仇。在蜀国被秦国灭亡之后,蜀泮率军南下,到达现在广西和云南,随后辗转南下,进攻世仇文郎国。最后一代雄王自恃强勇,不为兵备,在蜀泮进攻的时候,因酒醉坠井而死。于是蜀泮自立为王,称安阳王,改国号为瓯雒,安阳王在越裳地区建立新都思龙城,因其盘旋如螺形,所以又称古螺城。
关于安阳王统治时期的事迹,越南史书中的记载甚少。越南历史学者则称,安阳王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制造了灵弩,抵御了秦朝的几次进攻。公元前210年,秦朝任嚣、赵佗率军入侵。赵佗在北江的仙游山与安阳王交战,安阳王用灵弩击退了赵佗。赵佗退守武宁山,遣使讲和。双方约定,以平江为界,北为赵佗界,南为安阳王界。赵佗子赵仲始娶安阳王的女儿媚珠为妻,入赘安阳王家。仲始窃取了灵弩,用假弩将其掉包。仲始以省亲之名义北归,临行前对媚珠说:“夫妇恩情不可相忘,如两国失和,南北隔别,我来到此,如何得相见。”媚珠说:“妾有鹅毛锦褥常附于身,到处拔毛置岐路,以示之。”仲始回到北方后,将这番话告诉了赵佗。
公元前208年,任嚣病逝,临死前嘱令赵佗掌管岭南事务。赵佗在岭南发兵拒险,成为一路割据势力。赵佗发兵南下进攻安阳王。安阳王不知灵弩被窃,为赵佗所败,与女儿媚珠同乘一马逃跑。赵仲始认准鹅毛紧追不舍,安阳王逃至海滨,下马,在涌出海面的金龟婿的协助下,持七寸文犀走入海中。
安阳王在海滨下马之时,因金龟婿指称,乘坐马后的人“是贼也,盖杀之”,于是挥剑斩杀了媚珠。媚珠的血流入海中,化为了明珠。仲始痛哭不已,将媚珠的尸体归葬螺城,其尸体化为玉石。后来因思念媚珠,投井而死。
结合传说与考古推断
夷系庞大文明国度的存在
以上两则传说如此相同,而且越南史书记载中有些词语,还可以用彝语解释,如“瓯雒”,在彝语中是指山顶上的集水盆谷地形,如今天凉山越西县的书古镇,彝族地名也叫“殴洛书古”。“瓯雒”和“殴洛”其音意都相通。“古螺”和“果诺”在彝语的发音是相通的,还有“媚珠”与“芈珠”。
另外,在凉山彝族史诗《勒俄特依 .旨住谱》中记载,彝族君王南迁后,最后迁徙地叫“滋滋濮武”。但现在的彝族对该地确切位置仍有争议。有的说是云南昭通,有的说是贵州咸宁,有说是云南大理的洱海边等等。但结合以上中越两则传说,让我对“滋滋濮武”所指地产生一个大胆的推测。根据以上史事传说,如果“滋滋濮武”是指今河内近郊的东英县境,那么彝族史诗《勒俄特依 ﹤旨住谱﹥》中记载,到达“滋滋濮武”前曾经过一个叫“滋滋纳界”的地名。这个“滋滋纳界”就可能是指今天越南北部与中国云南接壤的“老街”,即越南老街省。因为“纳界”和“老街”在音上是相近的,与彝族自身传说也是可行的。(“滋滋”在彝语是个修饰词)这同时也可以佐证一些彝学学者们说“夜郎”——“云南”——“越南”都是彝语“伊诺”的音译。“伊诺”彝语本意是指“南方”。
从彝族人的各种传说与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相结合以推论,我们能感受到,在先秦以前乃至上万年前,有一个夷(彝〔黎、尼、聂等〕)系庞大文明国度的存在。如以下现象的发现。汉语中的“夷”最初也是彝语中〔黎、尼、聂等〕的音译。即:许慎·《说文解字》中夷的古读音是“ni”。中国彝族人与墨西哥玛雅人使用相同十八月太阳历的发现。在玛雅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可以在三星堆民间收藏中找到它的原型。古彝文,在各地考古中的发现和据学者推断,其已存在8000至一万年以上。
据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记载,洪水泛滥后,夷人(幸存者)出现了民族分化。国内大多数民族神化传说的相似性。人类“裹头插羽”装俗的相似性和关联性的存在。中国人基因图谱揭示中国人起源于南方……从这些上,我们也能发现,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根据环境的改变,使自身不断地从分化到异化,并反复这个关系,最后形成了各种关系多样性后的异样性。
所以,要研究先秦以前的彝族文化或还原古代彝族的历史,我们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有打破常规的想象力。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尧汉先生说的:“……要敢于幻想,有幻想学术研究才能进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几名85后青年受人邀约组成刺探、贩卖高考试题答案团伙,通过无线发射器将答案传送给参加高考的学生,共获利近110万元。近日,小江等4人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分别被通川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