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30多位中国和俄罗斯的艺术家齐聚凉山 燃点,在这个冬天“近山问水”

凉山城市新报 2017-01-09 00:00 大字

昨天(8日)晚间,落日余晖还把邛海的波纹映照得迷幻时分,湖畔的術下酒店已经灯火辉煌、音乐轻扬。数十位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艺术家把酒言欢,一场特别的欢迎酒会,正式拉开了“燃点·近山问水——中外艺术周”活动的序幕。

明天一早,多位艺术家将兴致勃勃地踏上路途,前往盐源县泸沽湖采风。整个活动的第一阶段包括了在西昌与泸沽湖的采风、在艺术创意库的创作,时间持续到本月;第二阶段是3月下旬将在成都四川大学举行的画作及文献展览和学术研讨。

这次“燃点·近山问水——中外艺术周”活动,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创意库和淡堂今日艺术馆主办。策划人舒帝、宁楠柯两位年轻的海归艺术家,特别邀请到俄罗斯具有标志性的艺术家9人,和国内知名的名艺术家全程参与。

活动特邀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中国艺术中心主任丛志远教授作为学术支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教授,美籍华人资深教授、著名国际策展人甘一飞,以及艺术评论家何万敏作为活动特邀批评。

“燃点”

发起于凉山的艺术品牌活动

■文/图 本报记者 何万敏

“燃点”

发起于凉山的艺术品牌活动

名为“燃点”的系列艺术活动,直到今天让外界怎么也没有想明白,恰恰诞生于远离都市、更远离当代艺术的大凉山中的西昌。公平地说,西昌先期以发射卫星、后来以阳光旅游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却怎么也与大文化范畴重要的一支——当代艺术,扯不上瓜葛。

但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汇集中国当代艺术主将、少壮精英连同海外华裔艺术家的艺术大展,将在西昌点燃当代艺术的星火,让本展成为探寻当代艺术新局的全新“燃点”,成为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又一新的“燃点”

早在年火一般热情的夏天,时值凉山彝族火把节之际,由西昌淡堂今日艺术馆承办,美籍华人艺术家、批评家甘一飞策展,艺术评论家何桂彦担任学术主持,吴鸿、赵本嘉为特邀批评的《“燃点”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西昌举办。展览为期天,尽管参观的人没有形成打拥堂气势,艺术界的评价,超出艺术界本身的预期。

来自四川美院的教授何桂彦博士都没有想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中,四川的当代油画可谓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此次“燃点”,作品的风格特征、语言表达,以及对文化现实的反思,实质是四川油画传统的当下延续。

从此,“燃点”一发不可收拾。到年年底的“澄怀观道: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除了有特邀艺术家高小华、马一平、秦明携作品出席,并有陈丹青、庞茂琨、翁凯旋、曾妮、曾杨和曹辉等位知名艺术家的近百幅作品参展,其艺术水准已达到相当高的层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此规模与品质的展出,即使放在艺术氛围浓郁的北京、上海或者成都、重庆,都足以引起轰动。

更重要的是,这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是栗宪庭,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之称,大名鼎鼎。年1月5日,他从北京赶到阳光灿烂的西昌。

那几天,我作为记者几乎全程陪同做了采访。栗宪庭谈到自己喜欢作品的标准,“必须要感动我。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一定能互相感动。”他说,“感动有一些能描述的标准,语言是个最起码的东西,因为人的内心没有办法去了解另一个人,一定要表达。表达的真诚与否,使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就要把作品放到艺术史里去看,它的独创性,就这么两点。标准没有意义,过去的某些标准都是过去的,艺术永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感觉。”

初心,

舒服与愉快同时为艺术陶醉

到了今年,是“燃点”的第五次活动。

前四次也是活动的出品人无一例外地都是西昌淡堂今日艺术馆馆长宁家鸿。这位经常自诩“一个厨子”的人,早年确实因为开餐馆做大了,有了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却正当赚钱赚得愉快的时候,偶然误入了需要烧钱烧得厉害的当代绘画作品收藏圈,也是一发不可收拾。

要藏画,和艺术家打交道是必须的。宁家鸿开始做画展。一年一年地持续,无论展览的规模大小,来的艺术家多少,他都按照自己的行事风格,做得有条不紊,仔细认真,而让接触到他的艺术家们觉得还有专业水准,同时相当放心。

了解宁家鸿脾气与风格的本地作家蔡应律,对他的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最多。后者曾经在我策划的一本地产杂志的“西昌城市特辑”中,专文写过宁家鸿。蔡应律一语道破天机,“艺术家们喜欢他,乐于跟他做朋友,越洋渡海一次又一次奔他而来”,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为人和行事的风格——认真,但不刻意。

宁家鸿喜欢开玩笑说,别人是“玩艺术”,他是“玩艺术家”。蔡应律对此的话理解是,这没有半点对艺术家不敬之意。宁家鸿对艺术家、文化人的尊重,那是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丝毫也不掺假。宁家鸿说自己在生意场上打拼几十年,看够了各色人等,艺术家的单纯和率性,直令他如沐春风。他觉得跟艺术家“打堆”,就是舒服,就是开心愉快。

只是到了这次,宁家鸿大胆放手,要让年轻人来做出新的意味来。

当中还有一个“小秘密”,策展人之一的宁楠柯,是宁家鸿的长女,刚从英国读完“艺术管理”硕士回来,期待在艺术实践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将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到这样的艺术活动组织与运程,也是想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一方面让中国的艺术家可以了解或者未来走出去体验西方艺术,另一方面也让国外的艺术家来看看当今中国的艺术发展新貌。

别看宁楠柯年纪小,我当面对其父亲说要相信青春活力产生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本来,“燃点”的初心就是,搭建好平台,促进本土艺术家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现在顺势而为,再把平台拓展得更加开阔,以寻求在当代多元共生的艺术生态场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和新的契机;在更加宏大的视野当中,来推动艺术事业良好发展。

碰撞,

艺术会有可期待的化学反应

毫无疑问,参加“燃点·近山问水——中外艺术周”的众多艺术家当中,远道来自俄罗斯的9位画家,显得十分特别。这既有金发碧眼的相貌和卷舌、弹音接连的俄语,从外在立即给人新鲜感,更让中国艺术家感兴趣的倒是,富有特殊魅力的俄罗斯绘画,今天又有什么新颖的变化与风格。

就像中国和原先的苏联有着太多的牵连与影响,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文化交流甚为密切。在中国,许多自称有“俄罗斯情结”的中国观众观看俄罗斯绘画,有一点像中老年音乐爱好者大唱苏联歌曲,他们是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怀念不可回复的青春。于是大家的兴趣,集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被广泛介绍的画家及其作品方面。

列宾、列维坦,还有后来的康定斯基,从巡回画派到抽象艺术的先驱,对于我这样学过西方美术史的人来说,我们心目中的俄罗斯绘画,与中国的绘画传统完全不是一回事。那浓郁协调的色调,细腻生动的朴素感情,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中国西南部的凉山,崇山峻岭与大江大河,孕育了它奔放与豪迈的底气,众多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文化生态多姿多彩而且丰厚滋养。西昌又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艺术创意库和淡堂今日艺术馆,携手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邀约两国艺术家通过采风-写生-创作的形式,让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交流,引发深度的思考,并通过自我挖掘和反思形成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从而达至中外艺术得到一种良好互动与交流的目的。

因此,我期望碰撞带给艺术家的化学反应;因此,我还将在参与艺术批评的同时,为读者追逐报道那些发生在艺术现场的精彩。

新闻推荐

位于新疆天山的一幅岩画与四川凉山的一个青铜器人物构图“撞了脸”数千年前 古人从天山来到凉山?

数千年前古人从天山来到凉山?11月6日,天放晴,天山冰雪开始融化,位于岩壁高处的岩画露出真颜。凉山发现的青铜器“铜树枝”。漫画版岩画考古专家巫新华认为,岩画中小人所骑为骏马,并非怪兽。由于凉山青...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