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脱贫有底气 发展有后劲
对盐源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阶段性盘点,结果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作为凉山州“崛起的新极”,盐源县已经进入了凉山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强大的产业支撑,为贫困人口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最后一役,盐源县广大干部群众并没有将战略侧重仅仅放在产业优势上,而是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狠抓基层干部队伍锻造、***工作落实和脱贫基础的夯筑,群策群力,创新驱动,不仅为如期脱贫注入了底气,更为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本报记者 张敏敏 李邦勇 袁蕾 杨婕
干事创业队伍强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关键在什么地方?关键是干部,是干部的作风和士气。”谈到脱贫攻坚,盐源县的主要领导都达成了共识:将人的因素摆在首位,认为干事创业首先必须抓好干部队伍的建设——“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一仗。冲在最前面的应该是我们的干部队伍。”
的确如此,在盐源县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干部队伍总是冲锋在前。该县明确规定驻村干部下派时间不低于2年,每月驻贫困村时间不少于天。坚持做到“每个贫困村1个帮扶单位、1个驻村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每户贫困户1个帮扶责任人、1个县督导检查组、1个县工作验收组”六个到位。今年以来,该县领导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多次,开展督查近次,已经落实脱贫措施项,解决实际困难多件次。
“第一书记”们,也是屡报佳绩。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的驻村“第一书记”走访群众人次,制定贫困规划个,完善群众需求台账本,争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个。农技员编制贫困村农业产业规划个,发放农技资料份,农技培训次人。
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泸沽湖镇舍垮村的“第一书记”李树勇,是一位来自州规建局的年轻干部。自年9月来到舍垮村后,他逐户走访调研贫困户实际情况,很快就融入乡亲们中间,对全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状况和产业发展条件等了如指掌。李树勇不但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大力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更响亮提出了“专业推进产业,合作促进效益”的发展理念,引导全村人民调整产业结构,将规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该村集体经济已经突破万元,并注册了“摩梭阿妈”商标,重点推出特色农产品余种,为农特产品走出泸沽湖、走向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农民创收、集体增效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在地理位置偏僻、海拔落差近米,位于高山峡谷中的麦架坪村,“第一书记”邹森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虽然总是笑脸盈盈,但做起事来却绝不含糊,认真得让人敬佩。就拿彝家新寨改建工程来说,邹森经常到施工现场,严格按照工程标准监督检查,每一户的建设面积都亲自测量。村民欧加甲家的水泥地建设在计算时出错面积差3平方米,他责令施工方必须补建,做到宁愿得罪施工方,也不让群众利益受损。
还有棉桠乡核桃园村的“第一书记”陈宏,这位盐源县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在出色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更是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他利用专业知识,平时经常为群众看伤病,若有病情严重要住院治疗的,他主动送到县医院,帮助他们简化就医流程;并为因钱不够住院的村民作担保,让他们顺利医治……
精准脱贫措施细
“我们村的扶贫规划不仅仅是精准到每个项目,更是精准到每一户每一个贫困人口。”盐源县宝清村村支部书记沙正友在介绍该村脱贫工作时,第一句话就充满了底气。
这样的底气,来自于扎实的工作和有效的工作,这样的底气,也同时体现在盐源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中。
一年多来,盐源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全面落实“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该县充满信心地表示:综合县上专项督导、检查评估等情况,今年全县个贫困村退出、人贫困人口脱贫目标预计能够如期完成!
自信的理由有四点。
一是摸清了“底子”,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按照规定流程,精准识别全县贫困村个、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完成建档立卡“回头看”,摸清了贫困家底。分类完成“五个一批”复核认定工作,确定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
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人、移风易俗巩固一批人、戒毒救助一批人。建立扶贫工作台账管理办法,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一次及时更新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
二是开好了“方子”,做到项目安排精准。科学制定了全县性扶贫开发规划,逐年制定脱贫目标,层层压实脱贫责任。制定实施个扶贫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计划投入资金.亿元,精准实施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新村新寨等项目。截至目前,该县个扶贫专项计划到位资金9.亿元。精准实施“十项扶贫工程”项目,计划投入亿元实施个大项个小项建设项目。目前,已整合.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
三是找准了“点子”,做到措施到户精准。突出帮扶措施的精准性,为贫困群众做好“五件实事”,即,支持每户贫困户发展5亩以上经济林木,养殖5只羊或2头猪、1头牛,开展定向就业培训,实施免费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在贫困户中发展6.6万亩经果林,贫困户户均经果林达6.7亩;持续向贫困户户均发放5只羔羊(2只母猪),已为户贫困户发放猪、鸡2.3万头(只);加大培训就业力度,已有人实现了培训就业脱贫;为人次贫困户子女提供免费教育,贫困户子女入学率达%;为所有贫困户建立了健康档案。
四是扎牢了“根子”,做到资金使用精准。对照全县扶贫规划和个扶贫专项方案,列出贫困村产业、项目单子,实事求是做好项目资金测算,有序安排项目资金。目前,盐源县已安排县级扶贫资金.万元,整合个扶贫专项计划上级资金9.亿元,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同时,加强了扶贫资金全程跟踪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确保将扶贫资金一分一厘用在最急需的地方。
创新驱动有亮点
盐源县下海乡有一个贫困村叫龚家沟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贫困村,发展条件差、基础弱,如果要靠发展种养殖业来实现脱贫不仅现实难度极大,而且所需周期较长。可是,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却开展得一点儿也不滞后,反而引得四里八村的人都赞不绝口。为啥?因为脱贫思路打开了,脱贫路子并没有局限在田间地头。该村的脱贫之路是:全村发展电商产业。
今年,龚家沟村从中国电信集团争取资金.9万元,实施信息化整村推进,全村户家家通光纤宽带,户户能看数字电视。成立电商专业合作社,几个月前邀请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开展了一期培训,全村群众的思想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思维变化了,做事的方式方法也就会跟着一起变,才能带领更多的贫困人口跳出地域资源局限。”盐源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向记者展示了该县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亮点成效:
——推进“农旅一体化”旅游产业发展,启动美丽乡村游提升工程,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截至今年7月底,该县大堰沟村等乡村农家乐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增长%,创旅游收入5.亿元、增长%。带动贫困群众就业达多人。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投入万元,建成电子商务乡级服务站个、村级服务点个,其中贫困村服务点个,孵化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今年上半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1亿元。
——大力发展劳务开发,以开设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等方式,今年投入万元培训农民人次,上半年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创收6.亿元。
特色产业谋长远
强大的产业支撑是贫困人口脱贫奔康的基础,更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盐源县最大的底气来自于产业。
以“1+X”脱贫产业为基本战略,盐源县铺开了产业脱贫的宏大战场:从泸沽湖畔到百灵山脚,从雅砻江边到盆地坝子,核桃、苹果、青花椒、烤烟、生态鸡等产业蓬勃生长。按照特色产业发展向贫困村倾斜的原则,该县投入万元,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1+X”产业,新种植核桃.2万亩、花椒.7万亩、苹果3.4万亩。同时加快了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投入万元在贫困村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万亩,持续夯实了贫困群众的致富基础。
更令长久以来受生产用水匮乏困扰的盐源县广大农民群众欣喜的是,在全县万各族人民历经半个多世纪努力争取下,在盐源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推进下,一个即将打破盐源发展瓶颈、为盐源农业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历史性项目——马坝河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即将开建。
该工程是国家正式立项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对实现盐源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抗御特大干旱能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至关重要。可以预见,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盐源县的生活生产条件将越来越好,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盐源发现皈家堡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 “南方丝绸之路”前身“川滇通道” 距今4600年前就已经开通
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发布,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在盐源盆地的联合考古中发现皈家堡遗址,这是一处距今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大量的出土文物揭示了皈家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