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西沟村:挪穷窝 断贫根 谋发展 奔小康
建成后的村旅游服务区。 验收组进贫困户查问村民经济收入情况。
“你家通水电了没?把电视打开我看看?今年收入有好多?……”11月15日—18日,在州政法委书记杨文泉的带领下,州委州政府脱贫攻坚检查验收组一行到盐源县,并分成七个小组对该县今年完成摘帽任务的村、户进行脱贫攻坚进度检查。
18日,工作组深入博大乡西沟村,根据脱贫“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一低七有”,即贫困户当年家庭人均纯收入都超过了3100元/人的标准,均无辍学学生,贫困户全都参加新农合保险,安全住房建设有保障,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均已入户;建成医疗卫生所、一村一幼等村级硬件设施建设要求,对该村贫困户进行了调研查看。通过实地走访,工作组一行对西沟村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村能在今年年底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博大乡西沟村位于盐源县城西部,平均海拔2350米,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0余亩,辖6个村民小组425户2014人。全村有74户贫困户、331人。由于自然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是全县13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2016年前为集体经济“空壳村”。
今年来,西沟村以州、县各级关于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的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为基准,立足G348国道沿线,地处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找准“突破口”,努力推进西沟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逐渐壮大。目前,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都超过了3100元/人的标准。
找准穷根助推脱贫
找准穷根,精准施策。2015年底,州中级人民法院派张雪凇到博大乡西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后,张雪凇仔细查阅村里的建卡贫困户资料后,立即走村入户,请村支书当翻译,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走访了全村74户贫困户。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西沟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入全面的认识,按时完成了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并编制了西沟村2016年脱贫规划,工作中处处做到精准,绝不落下一户贫困户。
创新方法,切实解难。“张书记有办法,给我家帮到了实处,我家的中药材创收了,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发展。”贫困户杨军哈说道, “要鱼还是要鱼网?”、“要玩具还是要工具?”、“要享受还是要发展?”……每次在村民大会上,在贫困户集中见面会上,张书记总是给村民提出这样的问题,积极引导群众思考,激发、调动各方力量推进整村全面帮扶。
“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教育培训功能助推西沟村村民思想转变和方便农技培训,我联系全州远程教育系统承建商捐赠了电脑、投影、音响等一批多媒体设备并上门安装,为党员和村民创造了便利的党员教育和农技培训条件。”张雪凇对记者说道。
一年来,张雪凇根据贫困户家庭状况不同、产业结构不同,按照***的要求为他们量体裁衣规划产业发展,促进了西沟村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动员村民发展“1+X”种植项目,全程参与选种苗、监督下种、复查验收,全村共种植核桃1300亩,花椒1742亩,其中贫困户种植核桃147亩,花椒437亩等。
同时,各方收集信息,积极穿针引线,县财政局协调争取并募捐80余万元资金投入西沟村基础设施和集体经济建设,惠及了西沟村全村百姓,帮扶成效明显。
长远谋划产业发展
西沟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销路狭窄,而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有一项要求是贫困村必须发展集体经济。对此,该村两委各有主意:有人提议发展一个花椒园承包出去收承包费,有人建议与养殖大户合作,有人建议出租村支部活动室闲置用房收租金。而张雪凇有不同的想法,刚到西沟村上任,他就打起了村部前方紧临盐左公路旁一块土地的主意,通过分时段统计往来泸沽湖的自驾游车辆和旅游大巴数量,在统计分析、了解外地游客需求,并自驾车往返泸沽湖三次踩点后,他满怀信心地提出了修建旅游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议:以免费旅游休息区带动本村农产品推广销售,长远带动西沟村产业发展。
在极短的时间内,张雪凇和村两委干部完成了市场建设的可行性论证、资金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汇报争取,筹集资金18万元,征下两亩土地,于2016年7月初开始按设计施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利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关系,按出厂价格购买全套高清监控、收银系统、电脑等信息化设备,节约了大量建设经费;组织村干部投工投劳参与建设,严格把关,并从贫困户中招录4名工作人员并亲自为他们进行礼仪接待、销售技能培训。市场整合了民俗文化坝子、健身场地等功能,投入营运一个月后,就全面完成了集体经济要求的创收指标,为泸沽湖游客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休闲服务场所,也为盐源县旅游产业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带动了西沟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张雪凇说:“盐源县委副书记高晓在市场调研听取汇报后,认为此举开创了全县村级市场的先河,当即同意拔给市场8万余元用于设施扩建,并决定将市场列入县级旅游服务区统一挂牌管理。”
同时,针对传统农业收入低效益差的现状,按照“1+X”经济林木产业发展战略,张雪凇广开思路,寻找适合全村多元化发展的农业产业,组织村两委班子到攀枝花、元谋、昆明等地考察,并积极联络外地农业企业与西沟村四组成立产业合作社,规划生态蓝莓园,奠定全村脱贫攻坚的坚实基础。
目前,在第一书记张雪凇和乡镇领导、村两委的带领下,西沟村引起了成都农业企业老总的强烈关注,该公司计划融入物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村里成立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让全村的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转变观念也需产业支撑
“清清河水两岸间,田野青山萦西沟”。西沟村位于盐左公路30公里处,西通国家级旅游景区泸沽湖,人均耕地多,山地面积大,农产品原生态无污染。对此,“因地制宜,修建泸沽湖旅游服务点,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成为了助推西沟村经济发展的建设思路。
2016年9月14日,西沟村旅游服务区正式开业运营。并建立农副产品销售中心,拓展旅游服务区的附属功能,实行旅游服务与农副产品销售一体经营,由村两委主导经营,村民将优质农产品交由集体统一销售,切实解决西沟村市场小、销售难的问题。同时,从贫困户中聘用培训工作人员,目前就业脱贫4人。
此外,注重打造“一村一品”。专门设计了自已的商标,为农产品制作了各种精美包装,实现了农产品增值。由村“两委”推荐一名村干部任市场主管,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集本村农产品,并定期联系批发商家为农户配送生产、消费物资,通过市场的电商网络平台,为外出务工的村民和读书学生提供订票等服务,实现便民服务,帮助村民增收节支。目前,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正拓宽产业发展渠道,结合西沟村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公司洽谈,引进新型种植项目,成立产业合作社,积极推动发展生态蓝莓产业园,并积极引入农业企业,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融入物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西沟村现代农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同时,趁西沟村旅游服务点农产品销售火爆,发动村民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种植,依托村集体市场实现致富奔康。大力发展“1+X”产业,通过农民夜校积极为村民传授科学种植技术,定期组织果树嫁接和开展病害防治服务,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努力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决心把西沟村核桃产业做大做强;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唱响品牌,发展传统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拓展致富增收渠道,鼓励心灵手巧的妇女成立手工艺品合作社,制作荞壳枕头、民族刺绣品等手工艺品在市场出售,消除了村民“等靠要”思想,全面促进了西沟村经济多渠道发展,为全村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米巫呷
家里人口多也不影响摘贫困帽
“他家人口算是我们这个村最多的了,户口上大大小小共8个人,再加一个残疾五保户也在他家,总共9个人。”随着博大乡党委书记苏育华的介绍,我们走进了西沟村贫困户米巫呷家,家里院坝整洁、干净,还摆放着许多玉米,电视机、电饭煲等家电用器都应有尽有。
米巫呷家劳动力仅仅只有他们夫妻两人,其余人员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学生,仅靠夫妻两人维持整个家庭的经济支出。以往,米巫呷家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玉米、马铃薯和稀少的花椒所得,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效益不高、增收途径少,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生活拮据。
随着全州脱贫攻坚号的吹响,西沟村掀起了一股脱贫风,村里开始修房修路,建医疗卫生所、一村一幼等,给全村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带动了村民“我要脱贫”的思想观念转变。“现在在村上领导的帮扶下,增添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渠道,平时养猪养鸡都可以卖到比市场价更好的价格了,还帮扶我们种植了更多的核桃和花椒、还有重楼等,平时还有各方面的补贴,前几天还发了300块的过年补贴,经济收入不断在增加。”米巫呷笑着对记者说道,“家头人口再多也不影响脱贫,现在通过夜校培训和技术师现场指导,学会了很多农作技术,还带动了我们脱贫的积极性,而且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我会让家人过上好生活,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米巫呷家虽然人多,但人均纯收入已超过了3100元/人的标准,成功摘下了贫困帽。目前,因米巫呷家住房属于土坯房,已纳入危房改造,并已开工建设,将于年底内建成。
自主独立发展意识有待加强
在11月19日下午召开的盐源脱贫攻坚州级脱贫验收反馈会上,检查验收组认为,盐源西沟村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七有”目标,利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都超过了3100元/人的标准。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改进。
存在的问题:一是贫困户安全住房是土坯房、空心砖建筑的,是否符合安全住房标准,尚需专业部门鉴定。目前,部分农户是土坯房或空心砖的,已纳入危房改造,正在新建中,并将于年底内建成。二是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生产生活技能缺乏,就业能力弱,收入低。此外,部分村民素质偏低,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寄希望于党委政府帮扶,导致部分脱贫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在入户调查中,部分村民对脱贫后还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不了解,导致在询问中不愿实报家庭收入情况。四是没有形成自主独立发展经济习惯,缺乏主见,总是寄希望于驻村干部及村两委会带领脱贫的心态,要养成长期发展的动力还任重而道远。五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加强,特别是贫困户住房周边、室内卫生还差,室内布置、家居物品收纳需进一步规范。
及时查漏及时补缺及时沟通
盐源县西沟村将严格按照检查验收组反馈意见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对接,全面完成各项考核验收指标,实现年底圆满收官。
治贫先治愚,扶贫工作要正面引导,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让贫困村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建立战胜贫困的信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对所有贫困户开展全覆盖的入户调查,及时查漏补缺,积极引导村民加快脱贫步伐,增强脱贫奔康内生动力,实现全部贫困户“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西沟村将尽快保证贫困户生产生活需求,加快危房改造建设,确保年底内建成。同时,乡政府、村两委、村第一书记将对贫困户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及时与村民进行沟通,大力宣传和解释相关惠民政策。并加强村民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西沟村经济长期稳定性的发展。
此外,西沟村将针对此次验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一系列的问题清单,按照清单认真进行研究,加强指导力度,以按照清单逐项完成各项工作,确保年底内所有脱贫退出工作。
同时,结合“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西河村将加强贫困户环境卫生和好习惯养成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村民养成餐饮上桌、衣物进柜、畜禽进圈、柴禾堆齐、庭院保洁的好习惯,确保村民“养成好习惯”,确保“四好”创建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下一步,西沟村将结合自然条件,与农业公司洽谈,引进新型种植项目,成立产业合作社,积极推动发展生态蓝莓产业园,项目得到州财政的大力支持,土地整理专项资金30万元一旦到位,明年初即可实施。成立合作社,引入农业企业,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融入物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西沟村现代农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据介绍,该项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落实之中。
新闻推荐
吃上旅游“饭” 甩掉贫困“帽” ——海螺沟青岗坪村脱贫攻坚纪实
青冈坪村新貌。■本报记者秦松文/图月日,记者乘坐汽车经过海螺沟磨西镇前住采访的目的地——青岗坪村。行驶在通往青岗坪村的3.9公里水泥路面的通村公路上,记者欣赏着窗外的风景,心里勾勒着青岗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