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吃上旅游“饭” 甩掉贫困“帽” ——海螺沟青岗坪村脱贫攻坚纪实

甘孜日报 2016-11-30 00:00 大字

青冈坪村新貌。

■本报记者 秦松 文/图

月日,记者乘坐汽车经过海螺沟磨西镇前住采访的目的地——青岗坪村。行驶在通往青岗坪村的3.9公里水泥路面的通村公路上,记者欣赏着窗外的风景,心里勾勒着青岗村的景像。到达目的地,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川西民居特色的乡村风景画:一幢幢黄墙、青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公路边、山坡上、田间,盏太阳能路灯在公路两边整齐排列,仿佛在欢迎大家来参观青岗坪的美丽新村。

“青岗坪村有户、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户,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我们依托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加大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力度,激发其内生动力。今年我村将实现整村脱贫,完成脱贫目标。”青岗坪村村支部书记吕东才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青岗坪村虽然地处海螺沟景区内,但因远离景区公路沿线,土地资源缺乏,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致富门路少,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据统计年,该村的人均收入只达到了元。

如何让青岗坪村跨过脱贫线,让贫困户走上致富的道路,完成脱贫目标,这是摆在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磨西镇,更是青岗坪村第一书记和村委会的一道难题。

“青岗坪村要脱贫致富,就要围绕旅游作文章,首先要加大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变产业发展,提升脱贫致富能力,增强群众致富信心。”磨西镇党委副书记高明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青岗坪村以旅游服务产业改造项目和“五改三建”建设为主要内容,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建园、建池、建家;以群众自建、政府适当补助等方式,改善提升群众的住房条件。着力宣传***、5A创建、惠民政策等,全面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脱贫致富,逐步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村民伍光全告诉记者:“在海螺沟出台‘五改三建\’的政策前,我们就提前开始(改建)了。” 生活越来越好了,群众对生活的质量又有了新要求,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真正把青岗坪村带入脱贫致富的列车中,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修通该村的通村公路。

“今年1月,我们村的通村公路建设正式启动。”青岗坪村委会主任桂树康向记者介绍了通村公路建设的“四议三公开二承诺一测评”制度。他说,“四议”就是村支部提议修路,村委会商议、村民大会决议、乡镇审议,“三公开”就是对工程质量监督情况、资金情况等进行日公示、月公示、竣工公示,“二承诺”就是村干部向村民承诺在公路建设决不出现吃、拿、卡、要,以公谋私、违法乱纪的现象,村民承诺无条件支持公路建设,“一测评”就是公路竣工后,村民对公路质量就是测评,合不合格村民自己说了算。公路建设采取政府补助材料、机械等,村民投工投劳的方式。

“这是我们自己的路,是致富路,我们当然无条件支持,积极投工投劳。”村民伍光全说,以前的路全是泥土,出行很困难,村民种的菜、养的鸡都很难送出村,现在通村路修好了,村民自己种的蔬菜,养的鸡和猪都可以直接用车拉出去卖,很方便。

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福兵家一楼一底、平方米的家里,记者看到他家的“五改三建”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宽敞的客厅里摆着新式布艺沙发和液晶电视,记者发现他家还通上了网络。张福兵说:“村里正在建设‘智慧乡村\’,家家户户都通了网络,现在我出门,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家里的情况,听说‘智慧乡村\’建设好后,村里大会都可以通过视频来开。”

张福兵家里只有他和母亲,母亲年老多病没有劳动力。以前张福兵外出务工,艰难地维持家里生活,家里房破了,地荒了,媳妇也没有娶上。随着海螺沟“5A”创建,张福兵被安排到创“5A”的工地上打工,不仅挣到了钱,母亲也照顾了,地也种上了。打工空闲时,他还把地里种的蔬菜拉到镇上卖,同时参加了村上的农业合作社,挣到一笔不少的钱。现在的张福兵正逐步脱离贫困,迈向幸福生活。在交谈中,记者得知张福兵已经交上了女朋友后,他害羞地说:“准备明年就结婚。”说完后,幸福地笑了起来。

要帮助青岗坪村的贫困户脱贫,就要帮助贫困户找到致富的路。驻村“第一书记”和镇、村干部们在积极思索和研究后,决定围绕旅游打好脱贫牌。磨西镇副镇长王永健介绍说,目前,镇里通过一月三期的“农民夜校”对脱贫户家庭开展旅游服务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种养殖培训,鼓励他们种养殖无公害蔬菜和土鸡、土猪。现在贫困户家里的青壮年妇女大部分到磨西镇上的各大宾馆、酒店打工。

海螺沟贡卡布乡村酒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酒店的服务员基本上是青岗村的贫困户村民,同时酒店还大量收购他们家里种的蔬菜和养的土鸡和猪。

“我们通过市场调查,调整了产业发展思路,村里不再种植运输困难、易坏的小杂水果,而是结合旅游发展,种植易储存、方便携带的各类‘干货\’。”吕东才说。据了解,目前青岗坪村已经与雅安市名山四通魔芋厂合作,以“公司+农户”的订单方式,鼓励贫困户种植魔芋,与四川海惠菌业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木耳生产厂,在“第一书记”邱川龙的协调下,从凉山州盐源县购买了株矮化密植核桃苗。

“那就是村里的木耳生产厂,在厂里打工的全部是村里的贫困户。”随着桂树康的手指方向,记者看到三个已经建好的大棚。桂树康告诉记者,这三个大棚一年能产木耳斤左右,公司以每斤元的保底价回收,一年产值将达到万左右,所有贫困户的共同收入也将达到万左右。

“经过初步测算,今年青岗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元以上,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元以上,青岗坪村今年将完成脱贫目标。” 高明悟自豪地说。

村容村貌变了,村民的房屋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变了,青岗坪村的村民正大步迈向幸福生活,愿他们的幸福生活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长。

新闻推荐

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山坳坳里搭三房三个石头支锅庄无床

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山坳坳里搭‘三房\’,三个石头支锅庄,无床无被席地睡,房破脊寒围火塘。”这句当地民间俗语曾一度成为大凉山极度贫困的真实写照。作为全国最大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大凉山...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