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堰沟村: 盐源出了名的“先进村”

凉山城市快报 2016-04-02 20:42 大字

2010年人均收入就过万元的盐源县卫城镇大堰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村美民富”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不过,同样是“村美民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内容却大不相同。如果说,昨天我们是为了大堰沟村的“别墅新居”和“果园经济”而欢欣,那么今天,就该为新兴起来的“乡村旅游”和“村外农业”而鼓舞。

人活、地活、资金活。先富起来的大堰沟村一直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动力,催人振奋,更令人向往。

传统产业提品质:

坚持高端应对市场

大堰沟村盛产优质高原苹果,果园经济是当地人最引以为傲的产业。2015年,该村苹果种植面积12000亩,产量达到6200万斤。

如此巨大的产量,本地市场的消化力只能是杯水车薪,在2013年以前,整个盐源县苹果的主销地一直局限于云、贵、川三省。因为有实力的收购商并不多,买方市场不存在竞争,果农们在定价上非常被动,整个苹果产业都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如何降低市场风险,同时提升价格?大堰沟村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应对措施,是实施反季节销售。2013年,大堰沟村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寻求支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村里建起了好几个果仓储冻库。丰收的苹果一部分当季卖出,一旦市场饱和价格下跌,就存进冻库慢慢销售。目前,该村最大的一个冻库就是一位外地老板投资1700多万建设的,容量为1万吨。

“招商引资修建冻库的好处不仅仅只是延长了苹果销售时间,稳住了价格。”大堰沟村支部书记罗杰在带领记者参观冻库时,言语中充满了对党政支持的感激。他说:“这些通过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来的老板,不仅自身实力强,而且还有人脉、有资源、有眼界,给我们介绍来了更多的水果收购商,帮助我们开拓市场。”据悉,在“外地老板”的帮助下,大堰沟村的苹果从2014年起,开始销往北方市场,并渐渐在北京、上海、江西、广州等地赢得了口碑。

第二个应对措施,是果园精细化管理。大堰沟村的果农们从来没有因为果树品种好而懈怠过生产,相反,越是产值高的果园,管理越是精细。

3月,正是给苹果树疏枝施肥的季节。3月12日当天一大早,大堰沟村13组的组长陈兴华就带着请来帮忙的十几个“点工”拖着肥料来到了果园。肥料,是用牲畜粪便和秸秆等植物腐熟发酵而成的“农家肥”。“点工”们用挖机小心地挖开果树下的表层泥土,然后将适量的肥料埋进去。陈兴华一边帮忙运肥料,一边仔细检查是否伤到了果树的根须,才上午9点过就已经忙得满头大汗。

介绍起自家的果园,陈兴华显得很自豪:“我家的苹果面积只有不到20亩,在我们村算种得少的,但品质绝对是最好的!去年全国的苹果价格都下滑,盐源苹果大多都卖一块多,但我家的苹果仍然卖了两块六。所以,不管市场价格如何变,但我相信最好的东西一定能卖高价!”

第三个应对措施,就是利用电子商务网上卖苹果。村委会选出几名年轻干部,于2015年初成立了一个电子商务协会,带领乡亲们学技术、找客源,通过互联网卖苹果,目前已经让果农们尝到了甜头。据卫城镇的包村干部戴国民介绍,他家的20多亩苹果,去年几乎都是通过网络平台卖出去的,不仅价格较好,而且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经验,交了很多朋友。“这是一个新的趋势,对我们果农来说,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更宽了,能够让我们更有效地抵抗市场风险。”

别墅新村添风景:

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盐源县的新村建设示范点,大堰沟村9组是村民自愿申请、自筹资金、自找建筑老板建成的“别墅新村”。远远望去,红白相间的小洋房错落有致地掩映在苹果林中,顺着整洁的水泥村道走近这些“小洋楼”,房前屋后围着的篱笆里种了很多应季的蔬菜,鲜嫩嫩地让人眼馋。再看苹果树下,随处可见悠闲啄食的放养土鸡,为这美如画卷的乡村美景更增添几分生趣。

据悉,从2011年该村第一期共50户生态田园民居建成后,慕名前来参观的人就络绎不绝,特别是4月苹果花开和10月苹果丰收的季节,更有不少外地人提出想在此度假,新的商机悄然来临。

头脑灵活的大堰沟村人抓住了这个商机。村两委积极向卫城镇党委、政府寻求支持,开展“乡村游”的想法也与盐源县大力打造生态旅游景点的发展思路相结合。

在大堰沟村人欢欣鼓舞的期待中,盐源县主要领导多次来到大堰沟村视察调研,并请来业界专家分析梳理大堰沟村乃至整个卫城镇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当地量身打造“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这一梳理,令大堰沟人更添发展豪气。“从整个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来说,我们村就处在从四川境内到泸沽湖、再往稻城的必经之路上,也是盐源县的出入境节点,区位优势很明显。”大堰沟村村委会主任罗宗国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

先是完善基础设施。从2011年开始,两届村两委班子都坚持“要致富,先修路”的发展思路,积极争取各种项目支持,目前的大堰沟村,绝大多数的村组道路已经实现硬化,村道两侧还安装了漂亮的太阳能路灯,整个村庄四通八达,村里不仅建有设施完善的村委会办公点、村民活动中心标准化篮球场,还建有3个医疗卫生点。

(下转A03版)

【乡村名片】

卫城镇大堰沟村位于盐源县城东南15公里处,全村16个村民小组、720户、3200人,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00亩,是卫城镇最大的行政村。2015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00元,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村美民富”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该村盛产优质高原苹果,2015年,苹果种植面积12000亩,产量达到6200万斤。从2011年开始,两届村两委班子都坚持“要致富,先修路”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水、电、道路、村民活动中心、新村绿化等基础设施。目前的大堰沟村,绝大多数的村组道路已经实现硬化,村道两侧还安装了漂亮的太阳能路灯,整个村庄四通八达,几乎家家都买了汽车。村里不仅建有设施完善的村委会办公点、村民活动中心和标准化篮球场,还建有3个医疗卫生点。2014年,村里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公司,对愿意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村民民居进行游客接待统一规划和打造。在感受到“乡村游”带来的实惠后,2015年很多村民开始大手笔规划自己的家园,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的新农庄逐渐显影。

【发展亮点】

■ 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产业

大堰沟村盛产优质高原苹果,果园经济是当地人最引以为傲的产业。2015年,该村苹果种植面积12000亩,产量达到6200万斤。

近年来,大堰沟村通过实施果园精细化管理、反季节销售以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同时,苹果销售价格得到有效提升。

■ 利用区位优势谋划“乡村游”

大堰沟村地处盐源县的出入境节点,从四川境内到泸沽湖、再往稻城的必经之路上。村两委积极向卫城镇党委、政府寻求支持,2014年,村里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公司,对愿意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村民民居进行游客接待统一规划和打造;从2015年起,大堰沟村掀起了建设农家乐的热潮,很多村民开始大手笔规划自己的家园,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的新农庄逐渐显影,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新闻推荐

儿子失踪六年母亲思念成疾唤儿归

年过七旬的老阿妈,终日思念离家出走、杳无音讯的儿子朱彧,一去就是6年,却始终没有任何消息。阿妈除了苦苦等待,别无他法。可是这一切都不重要,老阿妈说,只要她能知道儿子的消息,儿子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安...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